从容,其实,他心里也是忐忑不安。
不过,让范质没有料到的是,李中易早已猜到,他会替杨炯出头说话。
刘金山临来范府之前,李中易亲自面授机宜,让他觑准时机,趁机收编了范质一系的文臣力量。
怎么说呢,范质虽然失了势,政治眼光却依旧长远且敏锐。范质门下的文臣,除了杨炯不听话,硬要掺合闹事之外,其余的人全都安分守己,完全没有介入到纷争中去。
拉一派,打一派,掺沙子,打棍子,挖墙角,乃是政坛的常态。
站在李中易角度,他也没打算将文臣集团彻底的整垮。毕竟,朝廷的权力需要彼此制衡,而不是听任某一方独大。
帝王心术,说白了,就是李鸿章的那句名言勿使众人合而谋我!
两宋几百年的江山,历代宋帝都将异论相搅的制衡逻辑,奉为治国的根本原则。
当然了,信奉异论相搅,和真正的做到权力制衡,其实是两码事。
李中易确实是靠武功起家的,但是,没有骑在马上治国的道理。不管是独尊儒术也好,还是百家争鸣也罢,朝廷的行政大权,终归还是要由文官来掌握。
文武分治,军政分离!
文臣不得过问具体的军事指挥,武将不得掺合朝廷政务,这才是李中易治国的根本性原则之一。
刘金山装出很为难的样子,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基本接受了范质的说法。只是,刘金山还需要一个下台之阶罢了。
“光清老弟,俗话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初,皇上兴平卢之兵,夺了周室的江山,说句心里话,老夫是不甚服气的。然而,皇上率强军北伐,除了应、寰、朔、云这四州之地尚在刘汉小朝廷的手里之外,硬是从契丹人的手里,夺回了幽蓟十二州,老夫虽然嘴上不服,但心里却是服气的。”范质重重的一叹,“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此乃天下大势,不可违也。”
“好,相公说的好。”刘金山等的就是这个借口,他随即拱手道,“在下这就进宫去,拼尽全力,也要争取保全儒门一脉。”
妥了,交易达成,范质终于落下了一直悬在半空中的那颗心!
躲在后室的杨炯,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范质为了他,连心服都厚着脸皮说出了口,夫复何言?
李中易一次性抓了两万多文臣、儒生及其家属,对于儒学的打击,可谓是格外的严厉。
不过,既然是要百家争鸣,李中易自然不会将儒学彻底的摁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
进入本朝之后,李中易不可能继续重用范质。毕竟,范质的资历太老,李中易用他的话,内阁之中,范质就可以当家做主了。
不过,范质一系的文臣们,很多人都具备较强的行政能力。把这些人吸收到刘金山的麾下,既可以提高朝廷各个机构的办事效率,又符合李中易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通俗的说,也就是让范质继续赋闲在家,却重用范系的文臣,可谓是一举双得的美事。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过渡时期的用人策略罢了。等军政学堂的学员们,逐渐走上了高位之后,那时候,满朝的重臣尽为李系的人马,这才是李中易的终极目标。
等刘金山再次进宫之后,李中易听了他的描述,不由微微一笑“光清啊,范质不愧是四朝老臣呐,算计人的功夫,完全不减当年呢。”
刘金山陪着笑,说“皇上您最需要的是时间而已,再过十年,朝堂上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
李中易哑然一笑,刘金山的意思是,再过十年,随着杂科取士的顺利推行,以及军政学堂的学员们纷纷从基层爬了起来。
到那个时候,朝廷的中枢内阁,以及天下的数百军州,其掌权者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