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他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也是江老师给打的基础好,毕竟他上一世是专门和江老师修过汉语词汇史,专门对词汇史有过一定了解的。
    人文学院使用的古汉教材是王力版本,这也是现在高校比较通行的一个版本。但是曹修言在整理这一个词法这个板块的时候,并没有只按照王力的版本,而是结合着赵克勤的《古代汉语词汇学》整理的。
    古代汉语考试最狗的一点就在于,他几乎不会出课内的课文给你做阅读,基本都是从先秦-西汉期间的文献中随手扒拉出一段,结合着课内讲的知识点再考察,所以要想压中题目……
    很难。
    曹修言依稀记得考过李斯列传,但是哪一年考的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曹修言。不出课内的题目,考察课外的题目,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对于文言文的整理,曹修言有一套自(借)己(鉴)的方法。
    把课本上的篇目在电脑上用一个文档整理出来,注意每一个字都要和书上一模一样。因为网上的版本和书上可能有不同,所以在一些具体字词上会有差异。
    整理出来后,四倍行距,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然后自己点校。
    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都在旁边标注出来。
    比如某一个字的甲骨文的写法是什么,金文的写法是什么,篆书的写法又是什么;本义是什么,引申义又有哪些,假借义又是什么,在这个句子中又是什么意思……
    由点到面,每一个字都不放过。
    可能一篇选文,比如《郑伯克段于鄢》可能就需要用两天的时间才能梳理出来,但是每次梳理,都是对自己知识点的一次扩充。
    可惜曹修言当年考研没有毅力整理,也只整理了一课《郑伯克段于鄢》就把这项工作扔到了一边,不然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名落孙山。
    第二天伊始,曹修言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习生活。
    做人还是苟点好,多学点至少能应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将来。
    毕竟他翻遍所有的网络小说,横看竖看,在字缝里也只是读出一个“稳”字。
    这时候已经是11月2号,已经入冬了。
    华城也转入了寒冷,街上白花花的大腿都被一层层厚丝袜包裹,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就像戴上小雨伞一样,体验感多少有点差。
    都是枷锁,泯灭天性。
    曹修言无心大腿,为自己的期末做着准备。
    同时,最近还有一件事情比较重要。
    这个周五,迟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