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时候,湾湾当局急忙出来抢功,纷纷发文来支持侯孝苋和《悲情城市》。
    大有——没有新闻局,就没有侯孝苋的架势!
    实际上,这部电影能够立项,与他们关系肯定有,但真特么不大,立项、投资、制作、发行、推动电影节都是壹零贰肆一手操作。
    《悲情城市》讲述的‘二二八’事件对于此时的蓝营政府来说相当丑陋……这件事不但激化了本省人与外省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在此之前‘学运’中本省人与外省人已经开始有融合的迹象了。
    这也给后来美丽岛事件提供了佐证,甚至延续出了蓝绿之间的斗争。
    当然,后边发展有各自的因果,并不能完全推到这个事件上。但是,二二八事件确实是岛内特别敏感的事情。
    湾湾媒体集体,各种吹捧文章层出不穷。前世,湾湾当局的新闻局大力支持‘作者电影’,使得杨德倡、李胺、蔡鸣亮等人纷纷崭露头角——然后给湾湾电影走上一条文艺自嗨的不归路!
    这种情况,在这一世估计会随着《悲情城市》上映之后持续加深。
    湾湾报纸史无前例地全都把《悲情城市》放在了头版头条!
    这个待遇真的是创历史。
    《悲情城市》获奖对于湾湾整个社会形态来看,无异于一剂强心针,已经超越了电影文化本身的影响,变成了一场关乎民族自尊心和带有政治权利意味的外交式的胜利……
    提一句题外话,这个时候的湾湾当局也好,知识分子及底层民众也好,对于“统一”和“中国”概念格外明确,非常关心两岸关系,这才有了台商北上投资。
    随着两届牲口执政之后,每一个政客都在喊“爱湾湾”的口号,因此在他们心目中深深根植了本土文化的魔咒,所有贴上“湾湾”标签的东西肯定是受民众青睐的,所以内地票房大卖的电影在这里经常折戟,甚至金马奖变成藏污纳垢之地。
    只能说……宣传战线……哎。这个不提。
    前世,这部电影前世在湾湾全省狂卷6600万票房。
    实际上不止!
    焦雄评后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悲情城市》当年的票房不止媒体上报道的6000万元新台币,这个只是台北市的统计结果。
    如果按照全弯弯省计算的话应该再高一倍,考虑到南部的观众结构中知识分子偏少的缘故,票房肯定要少不少,但破亿是肯定的……
    因为这部电影是少有的在湾湾省南部取得票房成功的电影。
    这部电影实际上也让‘湾湾新电影’成为继五十年代的“健康写实电影”、六七十年代的琼瑶言情电影之后拉开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从此往后,湾湾导演追求用沉闷的的文艺片来阐述自己的电影。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