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马歌舞厅(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张家译,原名张小童,因在家中排行最小。  毕业时,他父亲托关系把儿子留在京城,结果被人顶替名额。他只得分到西影厂,一呆九年。  年轻时拼命,接了不少武打片。不用替身,自己咣咣往地上摔,落下“强直性脊柱炎”的毛病。所以才缩着脖子,横晃着走路。  眼下二十出头,外形好,堪称俊朗。  刘义君,原名刘岷,同样分配到西影厂。长期没戏拍,以至于转行编导,后来改名闯荡京城,大器晚成。  元芳就不用说了,那是燕·核武·双鹰。  老实讲,许非并不是完全满意,但《欢喜姻缘》有意将主角压在三十岁以下,也找不着别人。  于是先敲定了七位。  张梓恩接下工作后,一直在选景。主要圈在包邮区,那边有古代园林,尚未破坏的小桥流水,江南风韵,另有无锡影视城里的街道市井。  《欢喜姻缘》五个故事  《救风尘》主角四位赵盼儿、宋引章、周舍、安秀才。  《绿牡丹》主角四位婉娥、车静英、谢英、顾秀才。  这个比较特殊,两个书生虽是主角,戏份却少得可怜。反倒是丑角柳大、车大,极为出彩。  《卖油郎》主角两个莘瑶琴、朱重。  《李娃传》主角两个李娃、郑生。  《乱点鸳鸯谱》就牛逼了,写的是四户人家,戏份都很重。非要分男主角的话,就是玉郎、惠娘。  这一算,十几个重要角色。许非把鸳鸯谱放在最后,前面的演员全部出场,搞出一种合家欢的赶脚。  其实说起来,男角远没有女角出彩,因为原著本身写的就是奇女子。  现代人可能觉得没啥,但在古代,有主见、敢爱敢恨、自己择偶、为姊妹两肋插刀,这就是一个奇女子。  而非自甘认命,遇到挫折就一哭,二闹,三上悠……咦?  ………………  “老板,那我们先走了!”  “走吧走吧。”  “咱也甭回见了。”  歌舞厅内,几个服务员打扫完毕,脱下制服,挥手告别。  马卫都看着俗血两年的地方,满腔凄凉,落寞的关上门,咣啷一锁。在京城颇具名气的海马歌舞厅,就此落幕。  回想开张时,名流云集;如今关门,身边只一个汪朔陪着。他瞅瞅对方,倒重新认识了这位,真义气。  俩人出来,不想走,就在路边戳着。  老马扶着洋槐树,小花哗啦哗啦掉,叹道“我要是经营不善也就算了,硬生生被人吃黄了,特么的心里过不去。”  “你算账了没有?赔多少?”汪朔叼着烟问。  “前前后后扔里43万吧。”  老马不断摇头,“我特么拿这43万去海南炒楼,我都京城首富了。”  “说这个没用,问题是想辙。”  汪朔蹲在马路牙子上,看着过往车辆,挠了挠大脑袋,“我有个点子,咱们写个剧本怎么样?”  “嗯?”  “我们照着胡同、编辑部再弄个情景喜剧,就在你歌厅里拍,还省成本。海马现在四十来人,总得找点事干。”  “剧本倒好弄,一人一集差不多了。钱怎么找?”  “企业啊!现在影视业红火,都想往里头钻,肯定能拉着钱。”  汪朔说的倍儿自信,老马想了想,道“这样,一块吃个饭研究研究。许非不开公司么,他最懂了。”  ……  海马工作室89年成立,最初只有12人。近年文学愈发不景气,纷纷投奔影视圈,迅速扩张到四十来人。  没有正经的办公地点,常驻华都饭店1154房。  老马很快把人攒到一块,开了四桌,酒足饭饱后敲敲杯子,道“安静一下啊,今天主要两件事。  一个资质问题。我们以前属于黑户,非法民间团体,现在相关规定出来了,照章办事。准备挂靠在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名下,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正式定名为海马影视创作室。”  “你等会儿,这个什么战略研究会干嘛的?”  “听说是个学术团体,啥都研究。那都不重要,反正挂靠了。”  汪朔站起来接着说,道“第二件,《编辑部的故事》一炮打响,得再接再厉。我琢磨再写一部情景剧,就叫《海马歌舞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