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垂直带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
太行山山势东陡西缓,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
太行山脉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等高度的山、低的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中多雄关,著名的有位于河北的紫荆关,山西的娘子关、虹梯关、壶关、天井关等。
太行山色,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集雄、奇、险、幽、秀、美于一体。那像老鹰一样的山,像蜡烛一样的山,像手掌一样的山,像壁虎样子的山……真是多彩极了。山路弯弯曲曲,还有很多清澈的泉水不时地从山间涌出,涓涓细流,帘帘飞瀑。
山道旁杜鹃齐放,娇嫩的粉、庄严肃穆的白、钟形的、漏斗状的,在那里搔首弄姿。
有时会看到出没的动物。看到一两只可爱的小雪兔在围着大树玩耍,看到一只身材苗条的鹿在喝水,看到美丽的孔雀在对着河面欣赏自己那美丽的倒影,看到一只猴子在树枝上打秋千,有时,还会看到一只狂奔的羚羊突然出现,然后又突然间消失在了树丛中。
长贵和小梅,显然也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不住的发出赞叹之声。
“太行山的地貌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谭五也被周围的景色所陶醉。
“我们怎会知道,谭五爷,这是为什么呢?”小梅问。
“我看过一本书这样写着,说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区丰富的资源。以后的一次次地壳活动,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后又与东西的华北大平原断裂,形成太行东部陡峭、西部徐缓的地貌形态。
“太行山在240万年前开始大幅度隆起并逐渐形成。在28亿年前,太行山地区被海水淹没,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含铁硅质岩及碳酸盐地层,受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的影响,区内古老的地层普遍遭受褶皱、变质,并伴随有断裂和石英岩脉的侵入。至距今18亿年,形成了混合岩化的结晶基底岩层。
“自距今18亿年的吕梁运动以后,本区地壳进入差异升降阶段,并由此导致了海水的进退往复,分别形成了中元古代地台沉积盖层,以及上覆的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和二叠系地层。发生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新华夏式褶皱带逐渐形成并发育太行山前深大断裂带……”
于是,谭五讲起了太行山的前世今生。
或许,秦月的收获会更大些。
她想起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话:
旅行,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加些色彩,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产生腻烦的情绪。这时,不妨出去走走。旅行,是看清世界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对外边的世界,我们可以听故事,可以看绘画,但这都不如亲自触碰它。
当你被三月的阳光吻过脸颊,被湖畔的微风撩起长发,你才会真正感受到世界的美。
旅行,是一种热爱,像是一种执念,更像是一种瘾,你不去,它便呼唤你,召唤你,直到你寻踪而至。因为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再做了。
因为旅行,是一种冲动。这种冲动之下是一颗不肯被平凡生活困住的心,不畏颠沛流离,去收获最美的风景。
只有走出去,见到了生活的无数种可能,才能更加清楚的看到内心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让漫漫的人生长河因此变得丰富而有趣。
用双脚走遍陌生,用双眼看遍人生,用心感受发现世界的奥秘。旅途中总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遇见形形色色的风景,每一处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没有一秒会有同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