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孙子辈里,现在只有永璜的两个遗子,皇长孙绵德三岁时就继承了其父的爵位,封了定亲王。
但相比于皇长孙,皇帝更为喜欢皇次孙绵恩,而今十岁的绵恩,亦入了尚书房念书,皇帝时常夸他谨慎勤奋,颇是看重。
自打永珹过继出去后,皇帝膝下儿孙不多,永琪如今实际上已是皇帝的长子,若锦绣能生下一个男丁,对皇帝,对愉妃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故而,愉妃也不再刻意刁难锦绣了。
皇帝仍惦记着映芸给他生一个小公主,不仅宣召了太医给她问诊,而且还迷信起了占星问卜,悄悄命钦天监测算命理。
一碗碗的坐胎药流水般地送进去,却被映芸又当成流水般地倒了,两人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待映芸身子略活络一些,哪儿还肯老老实实留在江宁府,趁着皇帝忙于政事,她便带上豫贵人,换了两身男装,堂而皇之地逛大街去了。
豫贵人本就生得粗犷,穿上一身宝蓝色绸缎长袍,甚是魁梧。
两人行至江宁最有名的步行街上,琳琅满目的摊贩,卖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和手工玩意儿,比之京城都丝毫不会逊色。
豫贵人长年待在北方,头一回见到江南水乡的精致,宛如脱缰的野马,肆意地在街上乱逛,购物能力与映芸可有的一拼呢。
尝在江宁街上有名的糖画,两人口中都有些腻了,豫贵人眼尖,指着前头的一家茶馆,道:“长兄,咱们去那里坐坐吧。”
映芸抬眸看去,只见这家茶馆挨着贡院,来往的仕子络绎不绝,嘈嘈杂杂,很是热闹。
映芸最喜欢看热闹了,一拍即合,一溜烟儿地窜进了茶馆里。
茶馆的小二见她们穿戴不俗,非富即贵,自然不敢怠慢,引着她们占了一个雅座,好茶好水地伺候着。
小二抹着桌子,笑问道:“两位公子可是赶着今年的恩科而来?”
豫贵人不懂科举之事,满脸的迷惑,倒是映芸偶然听皇帝提起过,此趟江宁之行,除了祭明孝陵,还有一桩顶要紧的事情,便是开恩科取仕。
因此,映芸环顾茶馆,基本上都是学子们三五成群的吟诗作对,谈古论今。
“是啊,”映芸顺着他的话,笑道:“我们才疏学浅,不过是来凑个热闹。”
小二讪讪笑道:“能入恩科的,都是过了乡试的举子,公子您谦虚了。”
映芸笑了笑,命他快些上茶上点心,便不再多言了。
清初时就有规定,旗人不占鼎甲,每年的殿试三甲都是出自汉人,所以参加科举是汉人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饱学之士能遇上皇帝开恩科,真正是可以喜极而泣的。
正如现在,映芸放眼过去,大部分都是汉人在切磋交流,对此次恩科跃跃欲试。
皇帝此举,便是拉拢汉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了。
映芸品着茶水,正与豫贵人解释这科举之事,忽然眼前闪过一个身影,隐秘地凑到她们跟前,问道:“两位公子是来应考的?”
“嗯。”映芸点头。
那人诡秘地笑了笑,小声说道:“我这儿有今年卷子的题目,两位公子要不要买一份?”
皇后天天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