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阳光不炽,风却厉害,不过半晌,茶叶上淋的水渍已经干透了。
顾青竹趁着最后的天光采了半篓茶叶,摊晾在茶屋长几上的匾子里,她坐在小杌子上,慢慢细致地将杂质残叶一点点剔除,屋里弥漫着淡淡的青草气味。
她新得了炒茶抄本,又有失败百次的经验,虽不知怎么炒好茶,却是知道那些错误不可再犯。
茶屋里堆着桑园修枝剪下的枝条,炒茶用的柴禾,按顾青竹的经验,除了茶枝就是桑条了,为了方便使用,顾青竹事先将桑条铡成一般长短,堆着灶膛前。
一切准备妥当,顾青竹点火烧锅,准备炒茶。
眼见锅热了,顾青竹紧实地抓了两把鲜茶叶,投进锅里,快速翻腾,鲜叶一沾滚烫的锅壁,立刻被烫得变色卷曲,顾青竹半刻不敢停,双手犹如仙女散花,将一点点萎顿的茶叶兜底扬起抖散,不停反复。
秋茶叶粗,哪怕是刚经过雨水滋润,在锅中热力催发下,鲜叶很快失去了本就少的水分,顾青竹抓~揉抖散,收放自如,鲜叶逐渐蜷缩成条,整个叶片的颜色也由鲜绿变成了深绿,随着灶间燃着的桑条慢慢由大火转弱,锅中热气渐小,茶叶变得有些粘手,屋内青草气渐散,茶香微露。
按抄本上的说法,到这会儿,秋茶杀青就算完成了。
顾青竹赶忙将茶叶拢到匾子里,趁着热气像揉面一样揉搓茶叶,但也不是一股死力气,而是按轻重轻的方式慢慢挤压茶叶里的水分,直到茶汁粘附在茶叶表面,手感十分润滑柔顺方才算好。
锅中再次烧热,此时已进入烘干阶段,并不需要大火旺火,只保持根桑条的火力便足够了,顾青竹将揉捻过的茶叶复倒在锅中,一边抖散翻炒,一边抓~揉定形,直到茶叶条索紧匀,有些硬硬地扎手,方才将茶叶全部拢到匾子里薄薄地摊开,晾去热气。
看着匾子中新出的茶,顾青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此时的她粉面微红,内心砰砰直跳,直到这会儿,她才意识到,她成功了!她一气呵成地完成了炒茶!
她是第一次完整地做出炒茶来,却又娴熟的不像第一次,因为这看似简单的三步,在她双手上,脑海里,睡梦中,推演练习了成千上万次,今日不过是将它们惊艳完美地呈现出来!
独自高兴了会儿,顾青竹清洗了铁锅,又分几次将剩下的茶叶全制成了干茶,一次比一次顺,一次比一次好。
最后,顾青竹将灶间的炭火扒在一个炭盆里,用圆匾子装了未完全干燥的茶叶,隔着慢慢烘干。
此时,屋外夜色茫茫,整个顾家坳都沉睡在黑色的帷幔里,唯有茶园里亮着一盏灯,映出一个忙碌的纤影。
浓郁的茶香在暗色中飘飘荡荡,随风直上,莲花菁上的金顶黄墙根下,站在两个袍袖鼓胀的僧人,似被茶香吸引,一起远眺山脚下那一星灯火。
“她到底制成了!”一个老者的声音。
“她终究会成的!”另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他们说的似乎是一个意思,细想之下,却又有万千差别。
顾青竹不知道这些,屋内茶香缭绕,她正一点点拣出茶梗碎叶,以及条索松散不匀的干茶,如此一来,半篓鲜叶也不过得了一斤多点好茶。
收拾了茶屋,顾青竹踩着朦胧月色回家,她心中欢喜,只觉月光温柔,秋露不寒,明儿,她要带了茶去告诉了然师父,请他品一品,是不是和法济寺的茶一模一样。
第二日一早,慈恩寺中,等着喝顾青竹新茶的人可不止一人,顾青竹跟着了然到后厨院中,就见仙风道骨的了悟大师也在,赶忙矮身行礼。
了然特意取了去年大雪时在梅花上收的雪水,用陶罐在风炉上烧。
用茶匙挑了干茶,了然欣喜道“师兄,你瞧青竹做的这个茶,条索细紧匀整,较之法济寺僧人做的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