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好苗子啊!”刘青忍不住的念叨,犹如发现美玉一般。
一旁另一位中年人走上前来。
“毕竟是从天罪古地出来的,和龙翔一样,将来必然可以引领书院新的一辈。”
说话之人是天禄书院的副山主黄凌,也是一位在儒家文庙神坛上有一席之位的圣人。
因此天禄书院也是十二个书院里,唯一一个拥有两位圣人坐镇的书院。
提到天罪古地,就不免绕过一个人。
“玉捡先生是有大功德的人!”刘青有些感慨道。
当年那个男人,可是唯一一个胆敢挑战十二书院的存在,当然比拼的不是武力,而是学问。
凌皱眉,上清一门四杰,曾经两位都在十二个书院轮番读书、治学,也曾享誉一时。
但是和自己二师兄司马敬如一样,玉捡也是一个叛出文庙的儒家罪人。
玉捡曾经放出豪言,要像至圣先师一样,教化世间,因此激怒儒家神坛上的某些大人物,由此联手摘去了玉捡的圣人头衔,将他发配天罪古地!
从此以后,上清一门四杰的佳话,成为了秦州有名笑话。
要不是上清宫在人族地位太过超然,估计连宫门都会被人拆了。
“可是,他终究死了!”凌道,话中有一些冷意,不是对那位先生,而是对这方天地,或者是对那冥冥之中的某些大人物。
“师弟,你过了!”刘青摇了摇头,露出一丝苦涩的笑脸。
“我们终究是儒家的圣人。”刘青转身离开。
凌盯着沿着山路而行的两兄妹,最终叹了一口气,转身跟着自己的师兄。
神秀山巅,老人枯坐,他盯着前方一座大渊。
他已经数不清楚,自己在这里枯坐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也不清楚,自己还要坐多久。
不远处有一座小茅屋,看起来残破不堪,然而在凛冽的罡风中,小茅屋却显得分外牢固。
老人起身,拍了拍自己衣衫,捋了捋自己枯燥的胡须,他走进小茅屋。
茅屋里没有多余家具,一张桌子、一张床,桌子上放了一套茶具,几个杯子。
从老人自囚于神秀山巅,到弟子们先后出山、入世,期间有人登天而去,有人自我否定,有人苦苦追寻,有人自我放逐,作为师傅的他,却只能看着他们,他可以给他们教诲,可以给他们传道,但是他无法替他们铺平人生的道路。
一辈子收了四个弟子的他,盯着面前的茶具,有些恍惚。
“老大,一直都是一个乖孩子”
“至于老二嘛,太聪明了,有点不安分”
“老三,太善良了”
“老四”
老人仿佛在自言自语,多年来,这是老人唯一做的事,仿佛很多东西,只剩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