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大朝会(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正月三十,朱棣通过兵部调动京军人马,大批京军被调动起来,进入应天府。

不过众人皆知朱棣有心西征,这个时候调动京军并没有引起众人的特别注意。

朱元璋统一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

中央设大都督府,后改为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国卫所军籍。

而兵部负责征讨,镇戍,训练,后勤。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队的控制。

明朝的军制分为京军和地方军,设立都指挥使和指挥使,为军队的最高固定长官。

京军分为京兵和京卫,在朱元璋时期,就有四十八卫。

在原本的历史中,朱棣因为迁都北平,最高曾设立七十二卫。

京军是出战的精锐部队,除了指挥使以外,不设都督和提督。

包括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辖下也只有一卫兵马。

为防止专权,京军虽然是精兵,但是规模略小,一卫三千人,这也是勋贵阶层最高的亲军人数。

而宗室亲王,基本上最高只有两卫亲军,人数不能超过六千人。

朱高炽就是就两卫护卫,六千人,而像朱瞻基这样目前拥有领兵权的太孙,大明独此一人。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

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

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在地方上,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

都司之下,在重要地区的府县置卫或设所。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

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十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两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

洪武二十六年,定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

永乐十三年,又在南洋增加了三处都司级别的水寨。大明兵额的总统计,达到两百七十余万人。

朱棣调兵,不是担心有人反叛,只是为了震慑文武百官。他总喜欢彰显自己的武功,习惯快刀斩乱麻的简单粗暴手段。

朱棣可以肆无忌惮地调兵,朱瞻基却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有些事情,朱棣可以做,他不能做。

就像这次调兵,朱棣肯定是怕将太子调走,百官反对,以此威慑。

朱高炽是他儿子,他可以这样干。

但是朱瞻基是太孙,他的兵一兵一卒都不能动。只要一动,那这种针对父亲的布置,会让他一辈子躺在大逆不道的耻辱柱上。

二月一日的大朝会,如期举行。

这日一大早,京城凡是七品以上的京官主官,重要辅官,人数将近千人,密密麻麻地从奉天殿一直排到了奉天殿的外面广场上。

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入大殿,四品官员还要是主官才行。

当第一抹晨光照射上大地,文武百官在鸿胪寺的器乐声中,一起以大礼叩拜,三呼万岁。

奉天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