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一章 人心所向(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当长安城又一个早晨来临的时候,许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今天这个寻常日子,必将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而对于普通市井小民来说,那些国家大事朝堂权谋,离他们过于遥远了些。每天醒来关注的头等大事,还是家里的柴米油盐生计好坏。

虽然说盛世来临,大多数人已经温饱安康,不再有饥寒交迫之苦。但长安市上各种物价起伏的高低,却还是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长安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啊!自从几个月前开始,昔日最热闹繁华的东市,突然就开始变得萧条起来。许多南北大商暂时停止了供货,关门的商铺也不在少数。物价虽然说不上飞涨,但终究是贵了许多。长安民众私下里议论起来,心中产生许多抱怨是免不了的。

只不过,不满归不满,抱怨归抱怨。该过的日子还得过,平常生活还得继续。早晨起来,城门开放,人员流动,出来采购一天生活用度的各府仆从们开始出现在各处市场上。

长安附近三县的菜农们,把自己亲手种出来的各种农作物挑进城来叫卖,是在夏秋两季经常见到的情景。这些犹带着泥土和晨露的菜蔬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也是一项补贴家用的重要经济来源。

长安城外有大量的土地,在种植麦黍之余顺便种菜,是最近十几年以来才开始的事。长安三县的民众都很明白,这样的利国利民之举究竟是怎么来的。一是得益于以龙首渠为主的大量渠槽开挖,使环绕长安城的八大水系都连接了起来。虽是西北,却似江南。这样的便利条件,使多项种植有了可能。

第二个当然是多亏了商业流通的发展。来往的商船,从岭南和海外诸岛带回来了大量的蔬菜种子。更有通行于西域的胡商,把一些中原从来没有见过的珍稀物种千里贩运而来。不过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长安乃至于大半个中原,都已经把适宜于当地气候的作物和蔬菜大规模的种植开来。

从来世间,普通民众才是最懂得感恩的群体。有些话不用挂在嘴上,心里却知道究竟是谁带来了今天的大好局面。也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表达自己微弱的敬意,就是他们最朴素情感的表现。

就如同被乡人称作“六公”的老汉,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六公今年已经六十多岁,家就住在城外的蓝田县。这老汉侍弄了一辈子的庄稼,在这方面却是一把好手。自从开始种植蔬菜以来,虽然称不上大富,生活却也是安康有余。

在六公这样的年纪,本来有什么事自然由几个儿子代劳。生计不缺,更用不着他辛辛苦苦的来城里卖菜。但自从初夏地里的蔬菜开始长成,一直到现在,这几个月以来,他每隔日,便要亲自赶着牛车,采摘下最新鲜的蔬菜来长安城中的这条巷子附近等候。之所以如此执着,不过是为了报答一种心底惦念的恩情而已。

这条位于城东的巷子,本来并没有市场。但就是因为和六公怀着相同想法的许多人自发来到这里

卖东西,而逐渐的形成了一个热闹的街市。

如果按照长安府衙某些条文的规定,在这样重要的街道上是不允许存在买卖街市的。但对于在这条临近朱雀大街的巷子口附近形成的市场,不管是有司官吏还是巡城衙役们,似乎都故意视而不见,默契的允许了它的存在。

巷子口两边排开的大小摊位,秩序井然。各种田间的应季蔬菜和新鲜的土特产几乎应有尽有。每天一大早,这附近几条街的许多府邸都会派遣家人们来这里采购。但不管怎么发卖,许多人总会预留出最好和最新鲜的部分。即便是侯府的人当天用不到,他们也总是留着。

大家伙儿口中的侯府,自然就是坐落于这条巷子中的长乐候府了。侯府中那个待人和善的管家,总是会按时领着人来这里挑选侯府用的上的厨房饮食材料。这里的所有人都和管家元一很熟悉,虽然有时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