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都离开了,淳于府立刻恢复原状。 有一种被人打回原形的感觉。 淳于越看着冷清的家,忽然间有点接受无能。 以前家中,也是这样的冷清,从来没觉得有什么啊。 怎么热闹了两天之后,再次冷清下来,自己反倒有些无法接受的感觉呢? 淳于越摇了摇头,心想:看来,老夫还得继续修心啊。 他正要回到书房的时候,恰好看见身边的小厮,正在唉声叹气。 淳于越立刻板起脸来,说道:“如今大秦蒸蒸日上,陛下又是圣明君主。你生活在盛世之中,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为何要在这里唉声叹气?” 小厮愣了一下,老老实实的说道:“小人只是觉得……” “前几日有很多大人来这里,小人很开心。” “现在诸位大人都走了,而且再也不会来了,小人有些难过。” 淳于越听了之后,一板一眼的说道:“此乃外物也,不可因为外物,扰乱我们的心境。” 小厮应了一声:“是,大人教训的是。” 淳于越虽然表面上在教训小厮,但是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十分开心的。 毕竟这小厮所思所想,都是他的所思所想。 淳于越感觉自己找到了共鸣,感觉自己后继有人了。 而小厮看着大门口,心想:前几天开着出租车位,捞了不少好处啊。以后……恐怕就没有这等好事了。 他站在大门口,越看越惆怅。 前几天,那些车夫为了能有一个好位置,每个人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不仅说话的时候,一口一个阿兄的叫着。 个别机灵的,还要给他怀里塞钱。 现在么……一去不复返喽。 ………… 淳于越失落了一个时辰,然后调整好了心态,开始写一份奏疏。 在这奏疏当中,他阐述了儒学治国的道理。 这些道理,其实大部分都是最近朝臣的作业。 淳于越从中选取了一些有道理的,进行了汇总。 这些道理,大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到君子的立身之本,可谓是面面俱到。 按照淳于越所说,如果能贯彻下去的话,大秦必定可以传承万世,而且百姓可以重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上古美好时光。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能生活在大秦,乃是一件幸事。 不会对君王,不会对朝廷,产生任何怨怼。 阐述完了这些大道理之后,第二部分就是具体的方案了。 这一部分,淳于越有些耻于承认,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参考了商君别院的模式。 在他的模式当中,他建议朝廷开办学堂,来传授儒学。 这些学堂,都是朝廷负责支出的。 如今大秦物阜民丰,国库充盈,负责这一部分,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触及学堂,淳于越命名为童生学堂。 在里面学习的,都是儿童。 对于这些儿童,也不用教他们太高深的道理,只需要用论语、孟子、中庸,等等儒学典籍,给他们开蒙罢了。 目的是让他们识字。 毕竟他们年纪还小,教太多大道理,他们也理解不了。 等到学会了识字,通过了考核之后,就可以到第二等学校了。 这第二等学校,淳于越命名为秀才学堂。 毕竟能通过考核的,都是优秀人才。 因此称之为秀才。 而没有通过考核的,虽然淳于越没有给他们命名,但是他私底下称这些人为废柴。 这些废柴,就只能去各地打工了。 不过他们已经学会了识文断字,就算是打工,也有不小的优势。 而秀才学堂,就是教的圣人的高深知识了。 他们在这里,要理解圣人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