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子弹的枪管。
将军对膛线结构又没有额外的意见,所以生产班用机枪,那就按照图纸要求的长度,照着已经下了生产线的枪管切割,最关键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杨明志在和费德洛夫、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经历一番和谐的交涉,一项问题胜利解决。
他谢绝了留下吃午饭的好意,匆匆坐回轿车,下个目标,d机枪厂。
又是一个新工厂,大量的铣床带来轰鸣,声音交织在一起,使得刚刚进入厂区的杨明志,隔着车窗就能听到那熟悉又陌生的轰鸣。
对于他,这种轰鸣颇为亲切,同样亲切的还有厂长戈巴托夫笑呵呵的表情。
这一次,杨明志亲自开了车门又麻溜下了车,不由对方说话就抢着说“您一定知晓了我来的目的,来吧,到车后门来,我把图纸交给您。”
“啊!您……”
戈巴托夫迅速拿到了图纸,他已经知晓自己要参与研发一种新式轻机枪,这真的听他充满期待。
就在北风呼啸的户外,戈巴托夫迫不及待的审视图纸,不禁有所怀疑。
“尊敬的将军,您还是让我生产导气杆?”
“是的。您还有别的想法。”
“不,我知道您在研发新式班用机枪。您也知晓,我的工厂正全力以赴生产轻机枪,想必班用机枪也是一款轻机枪吧。我现在只有一个夙愿,您定是画了它的整体构造图,我……我想看看。”
一上来就是直奔主题的关键问题,杨明志一拍脑袋“好啊,我亲自给您拿。”
当戈巴托夫无视寒风审视整体构造图,杨明志对其接下来的反应丝毫不意外。
用一个词形容戈巴托夫,就是“惊喜”。
为什么不惊喜呢?看了图纸后戈巴托夫立刻明白,这款班用机枪就是一种轻机枪。它真的非常轻,通过估算,就是安装了弹鼓,重量也不到十公斤。
再说,这款枪分明可以和之前实验的突击步枪的弹匣通用。
靶场之上,将军乃至军区司令,都亲自上手开枪。瞧瞧那换弹匣的速度,可比d机枪装弹盘效率太多。
长久的生产任务,已经把戈巴托夫磨炼成了机枪专家。目前军队特别需要d机枪,而它的所有弊端也是戈巴托夫门清的。
他对捷格加廖夫的杰作有些改进意见,碍于自己不过是区区一介兵工厂厂长,实在人微言轻。他也想着针对d机枪的结构自己搞些改进,似乎就是浪费时间。
别列科夫将军如何?有些这个男人很快就能带来变革,说不定自己工厂的未来……
戈巴托夫已经无法再仔细想下去,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的工厂的d机枪项目停产,全力支持别列科夫的研发成果,也是一件美事。
合在费德洛夫那一的遭遇一样,杨明志在饱尝又一次集体崇拜的眼神后,给相关零件的工人再做一番讲解,又本着子弹厂而去。
再生产两万发中间威力弹,所需经费由设计局报销,这就是杨明给厂长雷巴科夫的命令。
已经去了三个工厂,杨明志得到的只有对方的大力支持。他相信这里面固然有市长那一通电话的成果,主要还是自己的新枪在靶场上的惊艳表现,一众业内人士在靶场的欢呼声已经说明了很大问题。
时间已是下午两点半,是时候火速杀向最后一个目标——尼古拉耶夫斯基的830厂。
班用机枪的冲压件几乎都是在那里生产,那里有着优秀的设备,还有一群优秀的技工。
还有那个年仅十九岁的女劳模!
“那个女人我必须给她挖过来,做我的车间主任。嗯,还有些别的事,就是不知道尼古拉耶夫斯基能否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完成。”
公事固然是最好在24小时内把所需的零件造出来,私事也就,杨明志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