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这都是难免的。我们先谈正事。”刘备仿佛全不在意地挥一挥手:“曹军动向如何?”
诸葛亮呈上文书:“陛下请看。”
这一份文书是真正的机密,适才姜维都没能见到。文书中不仅巨细无遗地叙述了曹军的动向,还仔细附上了各个情报的具体来源。
姜维之前感慨,诸葛亮竟能对曹军动向了解得如此详细,但他毕竟是个武人,所以没有往其中继续深思。
关中刘备军的动向,曹魏间谍地位不到,便难以尽数掌握,还会被当做反间之用。曹魏的本据远在邺城,整个冀州又是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基本盘。其大军打着各种旗号分头调度,又特意往幽州方向绕行……身在关中的汉家朝廷,又怎能如此密切掌握呢?
这种涉及每一个细节的军事情报,根本不是凭借某个人的神机妙算能够推定,更非寻常的间谍所能获得,非得真正接触机密的,地位极高的大人物,才能够将之提供出来。
而在曹刘两方对峙的绵长边境线上,还得有人专门去及时获取、呈递,维持一条极稳固、可靠而有效率的传讯线路。
诸葛亮给姜维的文书上,写着曹魏安置在长安的若干间谍姓名,其中有好几个,是姜维知道或认识的吏员,地位最高不过六百石。
而此时诸葛亮递给刘备的文书上写着的,却直接写明了过去一个月里,通过诸多机密途径,十万火急向关中传讯的人。这些人里头,有好些人,甚至是刘备当年转战中原时就认识的,这些人本该都是曹魏政权的股肱!
在任何一个政权里,如果地位高到了这种程度的人物都与敌人勾结,乃至不惜成本地将己方的机密军情传递出外,这个政权根本就没有存续的可能,其败亡早就是注定的了!
“有不少老朋友呢!”刘备嘟哝了一声,他揉了揉脸,提起精神。
诸葛亮替他将油灯揽得近些。
刘备将文书仔细再看两遍,叹了口气。
曹军数万来袭,刘备倒真不放在心上。他大半辈子都在和曹操作战,曹军数万他打过,曹军十数万他打过,曹军数十万,他也一样打过。
只是,在他看来,如今天下两分,曹刘政权对抗,比的应当是治政治军的大方向,乃至招揽人心的大手段。战术上的行险偷袭,其实动摇不了大势,反而很有几分狗急跳墙的意思。
何况是拿着曹氏数年来重新积攒的全数精锐,投入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军事冒险?
为什么曹氏会作出这样不计后果的决定?
当年曹孟德在时,都不敢这么大胆。他的儿子们,也并非因为英武善战而作出的这样选择。
其原因很简单,皆因曹氏政权本身,虽然看似维持着数州之地,数十万军队,其实却到了快要维持不下去的地步。这一场奇袭,是曹氏不得不做出的最后挣扎。
当年曹操病逝,中原、河北慌乱,曹丕为了统合人心,竭尽全力地向曹氏老臣、重臣们示以优容,以求得他们的支持。
在中枢,除了所谓“八公”以外,曹魏朝廷对其他官吏也广授官位、爵位,以至于每逢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在地方上,曹魏又变更汉家旧制,不以亩税,而逐步改为按户征收赋税。由于各地郡县豪强世族常有数百、数千家并为一户的,这种变更,实际上是对地方豪强势力的大幅退让。其制度又允许各级官员分别按照品级大量庇荫亲属,以之为免税的衣食客和佃客。
如此一来,赋税愈来愈多地转由郡县编户中的庶民来承担,而国用始终不足。
既然要向世家贵胄大量让利,以换取支持,这个结果便是必然的。
可曹魏又必须维持其庞大武力,钱从何来?自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