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哭也是需要力气的。
再悲痛,身子坚持不下去也只能终止。
待心情平复一下,几个族里说得上话的男人便坐在一起商量治丧之事。
二老太太就山大伯一个儿子,毋庸置疑丧事在他家办。
其他的重要的无非就两件大事,一个是因为老长房,老二房,老五房本是一个父母传下来的兄弟,也就是二老太爷去世,他们三房都要穿孝。
——五姓村的规矩,治丧期间,孝子贤孙只管哭灵其他不管。
张家本来人就少,在去除了少一半人穿孝的人后,办丧事的人就少了,找人帮忙已是大势所趋。
这个需要问问张家山的意思。
二是丧事要办成什么样。
按规矩,丧事不比喜事,非得摆盘摆碗,自来吃的是大锅菜。
但大锅菜也有好有烂。
好一点的,菜要割肉煮丸子,豆腐粉条再加各种新鲜蔬菜,饭也要白面馍馍,白面条。
次一等的就不好说了,像前几年天下不太平时,能吃顿炒萝卜条就是好日子了。
因此,张家元需要山大伯将家里钱粮菜蔬都交代好了,他才能随机应变。
山大伯自然想往好处办,一来二老太爷算是喜丧,人活了一辈子,最后一场总得热热闹闹才不枉此生。
二来,办的好对他家里也有好处,一个孝顺的名声指定赚足。
不论什么时候,有个好名声很重要。
张家元是现任族长,再做了管事,如今盘点了一番人头钱财之后,当即分派起活计来。
首先派张家栋、张老五去亲戚家报丧。村里有妇人自织的粗麻布,让张申氏带钱领着人去扯回来做孝衣。
寿衣寿被等陪葬品有侄女外甥女等准备暂且不提,肉菜豆腐总得预备,便挑了黄米子、张知少去县城,顺便预定上戏班子,等着定好日子来上两场。
又派了张知劲去请人帮忙打墓,张知茂找人搭棚支锅。
因为家里备着木料,还得找人合棺材、画棺材,并请阴阳先生合时辰问吉凶,张知盛、张知壮早就在一边跃跃欲试,张家元本着应该给年轻人历练的机会的心思,好好叮嘱了一番后,便将这两件事交待给他们。
最后再亲自交代张家善准备笔墨纸砚,准备写挽联对联,到正日子那天再写礼薄。
至于待客之事,他先支应着,等诸人回来,从中挑选几个撑得起人就是了。
诸多之事,在他手里忙碌不已却又井然有序。
不提男人那边,只说族里的其他妇人这当口也不闲着,剩下的琐事她们全包了。
像刘二女就在一边看孩子,一边在灶房做事。
八卦无处不在,人一多就喜欢扎堆聊天。
通过大伙儿互通有无,她也渐渐知道了二老太爷的死因。
别看二老太爷年龄大,其实身体一直很好——不说耳不聋眼不花,但比起其他同龄人来绝对是翘楚,只是平常为了健康需要忌口罢了。
老小孩,老小孩。
小孩子调皮捣蛋了,大人可以说教可以骂,急眼了甚至揍一顿也不稀奇,可他老人家呢?
不管骂人还是不骂人,这都是祖宗,别说揍一下,骂一声那都是你试试?亲戚四邻不说上二十年,那都是给你面子了。
没奈何,唯有哄了。
可惜凡事总有个例外。
二老太爷爱吃肉,尤其爱吃大肥肉片子,说是那东西越吃越想,还不呲牙。
只是上了年龄需要忌口。平时为了身子骨健康他咬咬牙忍了,反正村里人平日里也不难得见一回荤腥,他见不着也就告诫自己不想了。
可过年的时候,谁家不可劲儿往好里吃?
小辈们尚且不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