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3章 决战(一)(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元庆二十一年十一月,河西黜陟使董晖、凉州刺史易望峰、河西宣慰使李梧的三份奏疏先后送达京城,其中董晖的奏折中列举了六条出兵突厥的理由,条条恳切。

大虞自建国以来便一直与突厥冲突不断,突厥仗着兵强马壮肆意侵扰大虞边境,掳掠人畜财物,无恶不作,更对中原富庶之地虎视眈眈。太宗深恨之,登基未久便曾御驾亲征,只是当时国内形势艰难,虽勉强一战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太宗视此败为奇耻大辱,愤而将之亲手刻在自己的御案之上,时时抚之自警,本欲有生之年再次讨伐,岂料天不遂人愿,一切还未就绪时太宗便一病不起。太宗临终前曾嘱太子突厥乃大虞心腹大患,必得除之,太子含泪发誓应下。

即位后熹宗励精图治,只待国富民强与突厥决一死战。这十多年来大虞与突厥大战小战数十回,胜负各半,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大虞战马不足,骑兵势弱导致。而河朔一带自古以来便盛产宝马良驹,故而熹宗特命自己的心腹曹嗣忠出任河西节度使,在此地大量培育战马,同时与西域诸国如大宛、高昌、焉耆、龟兹、于田、疏勒等开展贸易,以布帛、药材、瓷器、珠宝等物大量交换、收购马匹和铁器。董晖接手当地军务后,更是在李梧和易深的扶持下以雷霆手段组建、操练骑兵,成效卓著。白沙堡大捷中虎威骑已经初露锋芒,如今,虎威、玄甲等几支骑兵总数已有五万多人,还有一万多攻防皆可的重骑兵。且最近三年大虞国内风调雨顺,钱粮充盈,民心稳定。凡此种种盘算下来,这场与死敌的决战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收到突厥可汗阿史那咄谷暴亡、几位王子为了夺位兵戎相见的消息,熹宗立时意识到等待已久的东风来了,董晖奏疏中所列的六条理由更是条条说到熹宗心坎上。他本就是由太宗亲自教养长大,耳濡目染,对突厥人恨入骨髓,血脉里流淌的是李姓子孙令天下归心、四夷臣服的野心和霸气,因此与几位重臣商议过后,很快便颁下了出兵的诏书。

熹宗以前次突厥进攻河西为由,诏命兵分六路出兵讨伐突厥。拜兵部尚书、徐国公韩集为兵马大元帅,闵国公李怀中、匡道府折冲都尉尹懋叔为副,领五万精锐作为中军向云中和马邑挺进;并州都督、吴国公方定南为通漠道行军总管,代州都督、蔡国公王勤瀚及左金吾将军董晖为副,由东路率河朔骑兵七万直取突厥王庭;华州刺史、柴国公孙青山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戚国公张玉虎为副,率军三万顺黄河推进,从西部进入草原,与韩集、方定南遥相呼应,掩护左翼大军;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宗显为大同道行军总管,甘州刺史薛城良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以截断突厥的西逃路线;检校幽州都督崔福安为恒安道行军总管,鲁国公杨金城为副总管,率军进驻燕云地区阻截突厥军队东逃;灵州大都督、驸马王崇礼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秦坤为副总管,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并监视和牵制突厥次汗忽尔利剌。六路大军由韩集统一指挥、调度。

十余员大将共计二十万人马,皆受韩集节度,分六路讨伐突厥。此外,熹宗接受了韩集和董万启的建议,命鸿胪卿、十姓宣慰使李梧协同刺史易望峰镇守凉州防备西北,安国公卢校俭镇守河北易州防备东北。除辅国大将军、太子少保董万启暂摄兵部尚书留守京城外,大虞主力及军中可战名将几乎倾巢而出。声势之浩大,为大虞建国数十年来首次。

六路大军势如破竹,突厥十八部完全没有防备,又适逢几位王子为王位内讧,战斗力大大折损。突厥人更没料到的是大虞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能发动反击,一时之间乱了手脚,更无法判断对方的意图和人数,因此各部落没有收到统一的号令,次汗忽尔利剌只得带领几个亲近的部落与本部组织抵抗,很快就在大虞军队的猛攻下节节败退。

二王子拔都罗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