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四年,端午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雨过天晴后,微风拂晨阳。
没等东边红霞散尽,朝阳尽出,皇宫文楼之巅,便就出现了一道人影。
人影斜垂,说不出得高大威武;身上似还泛着红圈。
人影,静直站立,左手负后,右手下握着一把银柄兰鞘的长剑。
他的发饰精美,一袭白衣,更显俊美容貌。
他星眸倒映着堪比冰山峰顶的寒气,也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只是,他的双眸所视之处,并不在远方,而是在脚下。
文楼,乃是朱元章和朱允炆曾批复奏折之地,亦是珍藏皇家典籍之所。
浩海文楼,国政要地,天下文人皆向往之。
只要能踏上楼前的台阶,都会让人觉得身心明朗,如登云步月。
可,奇怪的是,无论多少大内禁军从此走过,也无论多少宫娥、太监途径于此,都未曾察觉文楼之巅上站立着一人。
直到大批禁军开始集结,直到宫女、宦官步履急促,那人影才跃身,一手扒着檐边,垂身至半空中。
他好似并不着急下来,更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突然,一身负甲胃之人从远处的偏门而出,步履急促,一边扶着头盔,一边不时地扶正着腰间的佩剑。
这人应是一个副将,他身上的铠甲也证实着他的身份。
像他这样的副将,想来也是一个“三贪”之人。
——贪吃、贪睡,还贪功。
不然,他怎会如此狼狈,又恰好赶在朱棣的銮驾到来前,向文楼与武楼正中奔疾呢?
现在,宫闱深处浩浩荡荡的队伍已逐渐清晰了起来,高高的銮驾也成了众人的焦点。
人们争先恐后地下跪,也使得皇权威严达到了最顶峰。
这时,副将的脸上也终于澹去了匆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也在心中庆幸着能够赶在皇架之前到此,可以在朱棣面前有个露脸的机会。
此刻,他的步伐已放慢,因为,眼看就要走到文楼后方的他,实在也不想成为一个另类。
——要知道,在銮驾前极速跑动着的人,很容易会被误认为是一个图谋不轨的贼人的。
他只需要自若地走到文楼和武楼正中,然后,很自然地随着众人一同跪下便好。
这也是他一直盘算得结果——一切都是那么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不过,他今日的运气,大概是差了一点。
墙上挂着的黄历,他也应是没功夫瞅上一眼的。
只在一瞬间,他便斜眼倒了下,且,他的身体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文楼的窗台内窜去。
突如其来的遇袭,措不及防地晕倒,容不得商量得被人送入了文楼中,这整个过程,也只是一道身影闪过的时间。
这身影,似有过拨抬剑鞘的举动,但,这举动绝对是微小的,亦是任何人都无法察觉的。
“这里始终没有变,这书柜很多年前就是摆放在这儿的...”
轻而缓慢的声音,在文楼内弱弱发出,这声音也应是说给已晕倒的副将听的。
因为,文楼中只有方才的那道人影和已昏厥的副将。
可惜的是,副将早已什么都听不到了...
...
一骑快马袭来,马上之人身穿飞鱼华服,在缕缕阳光的照射下,英姿飒爽,威武不凡。
人们眸光聚迎,不禁灿笑,更有点头弯背向其示好的举动。
身穿飞鱼华服之人,在受到这样的礼遇下,本该谦逊回礼,却反倒将头颅昂得更高,胸脯也更挺了些。
他那藐视一切的眸光,散发着舍我其谁的杀气,始终望向前方,不曾有一丝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