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的家住在一楼,是2室半一厅,一厨一卫。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豪宅了。
我们3个最羡慕的就是林娟家有独立的卫生间。
林娟抬腕看了一下手表说“才一点钟,继续打牌啊。”又回头对她妹妹喊到“小丽,1点钟了,你可以去学校了。”林娟话音未落,小丽已经拎着书包,开门跑了出去。就听到“咣”的一声,关门声代替了小丽的回答。
我们继续打牌。
伍琼突然说“我听刘主任说,我们粮店马上要开始卖香干子、豆腐脑了。”
林娟接口说“鬼哦,真滴假滴啊?”
刘晓萍拍了拍林娟说“你有点创新行不行啊?不要老是说这一句。”
我笑着说“她不说这句就不叫林娟了。”
笑闹了一阵,我们言归正题。
伍琼认真的说“听刘主任的意思,每天早上六点就要到菜场去摆摊。”
我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林娟着急地说“要拿到菜场我们怎么搬得动啊,何况还这么早。”
刘晓萍也语气急促地说“现在每天忙着包装麻花、花生都喘不过气,那还不把人累死啊。”
我这时想到的是,冬天的早上寒风刺骨怎么办。
于是我说“到冬天手都不是要冻坏啊?”
刘晓萍因为一到冬天,手就会生冻疮,两只手会肿成小包子。
只见刘晓萍伸出双手,上下翻了几次故意带着哭腔说“苍天啊,可怜我的小手吧。”仿佛现在她的双手又起了冻疮似的。
我拍拍刘晓萍的肩膀说“哎,哎,你别在这里装可怜了,是不是真的还不一定咧。”
林娟接着我的话说“也对哦,不一定是真滴。”
伍琼不紧不慢地说“刘主任每次说的事情,哪一次不是成真了?”
确实,从刘主任口里出来的话都成事实了的。
我们也懒得操这些心了,继续升级,直到上班。
过了两天。
下班的时间快到了。刘主任站在店堂中央,大声对我们宣布“今天下班开会啊。”
刘晓萍低声说“该来的迟早要来。”
林娟接着说“我就在想,早上一个人怎么搬得动哦。”
我说“总会有办法的。”
下班关门了。
值班的张师傅也来了。
我们大家有拿长凳的,有拿靠背椅的,都在靠油柜这边的大堂围坐一圈。
刘主任轻咳了两声说“我长话短说啊,也不耽误大家太多时间。加工厂现在开始生产香干子、豆腐脑了,公司领导决定,我们粮店做为试点,第一批开始销售,我和张主任明天起带头,早上6点准时到菜场销售。以后,大家就轮流转。大家有意见和困难都提出来。”
在那个年代,大家即使有意见也不会提,因为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同事之间的关系是真诚、友爱的。大家有特殊情况都是互相之间调剂。
轮到我值日。那时候刘主任已经跟居委会联系妥当了。居委会划给了我们一个早上六点到八点的定点摊位。
我早上六点准时到摊位。
加工厂的工人货还没有送过来。我坐在小板凳上百无聊奈的低头等待。
八月的天气,还很炎热。天已经大亮了。
这时就看到加工厂的师傅,大汗淋漓、费力地骑着三轮车来到我跟前。三轮车上叠放着大的木板,每块木板上放着约30斤左右的香干子。工人师傅把两板香干子端到我面前,放在用两个长方形塑料盒子临时搭起的台面上。最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式两联的交接单。我在已经有点湿润的交接单上签字后,他撕下一联交给我,然后又继续跟其他粮店送货。
第一次在菜场卖菜,我还是很羞怯的。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