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带着一脸怒意回到自己营寨。
然后,╯‵□′╯︵┻━┻
没办法,他继续作战的意见独木难支,联军终究还是定下了要撤兵。
因而,不等众人商议各部如何退兵的调度,就独自离席归来。
一半是真的愤慨难当,另一半是为保存自己实力尽可能的争分夺秒。
他要在众人确定退兵方案之前,派人让汧县、阳城等已经归附与他的豪强及羌氐部落,尽快收拾细软及裹挟黔首往凉州躲避刀兵。
已经要无奈吐出这些土地,人口与物资总不能再丢失。
至于能挽回多少,那就看那些家伙撤兵的调度吧。
是的,战场之上,两军对垒,任何一方都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与他们对峙小半年的汉军统帅,是战功赫赫的皇甫嵩与董卓。
马腾觉得这两个人,不会坐看联军安然撤退,而没有率兵追击。
首先,是士气。
兵卒多为目不识丁的匹夫。
两军对垒之际,无论是哪一方率先退兵,都会引发兵卒们的士气低迷。
在他们简单的思维里,退兵就等于己方败了。
其次,是皇甫嵩等人,出于全局考虑也要拖延联军归去西凉的脚步。
毕竟联军归去晚一天,河首张都尉那边就能多一天时间修缮防御工事,守住抱罕的可能就加大一分。
至于怎么拖延时间,也很简单。
他们只需要远远的衔尾在后,就能让联军如鲠在喉,担心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撤退,会被抓住破绽,一举击溃。
而以防御的阵型慢慢撤退,行军速度快不起来。
再次,则是追击是汉军的使命。
两军对垒小半年了。
无论哪一方消耗的粮秣,都不是个小数目。
联军这边至少纵兵劫掠了些物资,但皇甫嵩那边一直龟缩防御着。无论是出于给朝廷一个交代的考虑,还是让兵卒们释放数个月的压抑情绪,他都要出兵追击。
况且衔尾追击,并非是做无用功。
联军为了行军速度和让兵卒们保留随时厮杀的力气,就不得不丢下一些辎重。
甚至,还会引发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兵卒,承受不住压力变成逃兵。
这些细微之处,多多少少都能联军实力消损些。
至于追击的路途上,会不会被设伏,皇甫嵩等人也不需要考虑太多。
游骑探马多派遣一些就是了。
想伏击数万人马的埋伏地点,哪能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皇甫嵩和董卓都是西凉人,对这一带的山川地形深谙于心,联军想设伏简直是异想天开!
如此情况下,汉军为何不追击呢?
所以呢,马腾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皇甫嵩的位置上,也会毫不犹豫的出兵追击,以此来逼迫联军不得不安排人马断后!
是的,追击的最大收获,就是吃掉联军的断后人马!
自古以来,为大军断后之师,非忠心耿耿的嫡系精锐不可担任。
以乌合之众断后,那是找死!
是想被敌人一举击溃后,驱逐溃兵倒卷,上演兵败如山倒!
西凉联军十数万,绝大部分是见有利可图的、以助战的名义加入的各大种羌部落。
执掌联军决策权的王国、韩遂和自己三方,合兵占不到联军的一半!
但断后的人马,只能是他们三方来出大头。
这是他们三人被推选为首领,被依附的代价!
问题的关键就是这里:他们三人的嫡系减少了,实力就减弱了,无法压制其他人的声音,就会引发争权夺利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