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援信交给了他的传令兵。趁着这些“野蛮人”还没有封锁江面,汉尼拔让传令兵和几名士兵泅渡过江,去往上游的城堡送信。
至此为止,汉尼拔仍旧自信满满。
城外的野蛮人根本不会攻城。甚至,这些野蛮人都不知道焚毁周围的黑麦田。
他自信的最大体现,就是甚至没有派出士兵,在围城开始的时候就把城堡中存储的全部黑麦磨成面粉。
如果有哪怕一丁点的重视,作为一个要塞工程师,守城第一课就是“攻击方的炮火很容易机会高耸的磨坊,所以必须在围城开始的第一天,派出足够的士兵,在磨坊被炮火击毁之前,将谷物全部磨成面粉”。
守城,是一门科学。
科学总需要试验,只不过这门学问的试验品,是士兵的生命。
汉尼拔很自信,既是出于对自己学问的自信,也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弱。
两者相加,双倍的自信,双倍的轻松。
然而,在送出求援信后的第二天,这种自信就变成了一种恐慌。
汉尼拔惊奇地发现,城外的野蛮人开始行动了。
他以为这些野蛮人会凭借勇气和不惧死亡,不断冲击城墙,成为守城士兵练枪法的标靶。
可并非如此。
相反,城外的野蛮人很“专业”地在距离棱堡三四百步左右的地方,开始挖掘壕沟。
透过望远镜,汉尼拔看的很清晰。
十七辆装满了泥土的马车间隔排开。
四人一组,第一个人躲在马车的后面,半跪在地上,用一把铲子在那挖坑。
后面三个人不断将挖出来的泥土堆积在马车的侧后,形成了一道可以抵挡铅弹和跳弹的胸墙。
当第一个人挖了半人深的时候,四个人合力推动那辆做掩护的马车向前挪动。
第一个人继续挖半人坑,后面的三个人分开距离。将第一人挖出来的坑扩大、挖深,将土堆积在濠沟前。
十七辆掩护的破马车、十七个挖坑的小队,围绕着棱堡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
照着这个速度,最多三天的时间,一道作为进攻出发地的壕沟就会挖好。
这……不该是野蛮人该会的手段。
“对面也有一名要塞工程师。”汉尼拔得出了一个他最不想相信的结论。
要会攻城,必先会守城。要会守城,必先会攻城。
对面那个契丹军官的军事学技术,并不落伍,也并不像是他收集到的资料那样——大顺在八十年前战乱时期完成了三十年战争水平的军事变革,但之后一直保持着这个水准,没有进步。
这种基于之前判断失误导致的巨大落差,让汉尼拔从一开始的极度轻视,转为了恐慌不安。
他终于下达了第一道正式的守城命令,让士兵立刻去把所有的黑麦都磨成面粉。
炮兵大尉看着那些像土拨鼠一样挖坑的野蛮人,请示了一下汉尼拔。
“准将,是不是可以用炮兵攻击他们?延缓他们的挖掘速度?”
汉尼拔举着望远镜看了一阵,拒绝了炮兵大尉的建议。
“守城方的火炮,必然会被攻击方摧毁,这是早晚的事。只要开炮,就会暴露炮位。”
“如果有足够的援军。守城方的火炮,应该不惜提前暴露炮位,阻碍进攻方的掘进。为援军抵达争取时间,为主力军团会战争取时间。”
“如果没有足够的援军。有限的、必然会被摧毁的防守火炮,应该用在最关键的时刻。而不是提早暴露,被攻方的火炮集中摧毁。”
“如何选择,这需要要塞指挥官有清醒的判断。”
他背了一遍法国军校的要塞课程,这是法国和西班牙、荷兰打了上百年积累出的经验。
完全正确。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