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一零章 疯子炸粪坑的爆竹(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笑过之后,李淦的神色渐渐严肃起来。

看过一遍,又看了一遍,放下奏章,沉默不语。

这封“上书”,看上去有点像是“蚊子狱”,明显是借题发挥。

每一条变革的前面,都有一句“国子监诸生教育我说……”

借着那些国子监的“大义凛然”的话,曲解其意,把每一句话都进行了重新解构,处处都打在了士绅的软肋上。

你说义利之辨,就说既然是为了“义”,为了等级制度尊卑有序,那就收钱呗。加钱后雇别人服役,这是宋明之法,既保留了士绅体面,又减轻了民众负担。优免当然可以,但优免得有限额,查清楚限额,这在大义上你们也不好说什么吧?你要反对,那你不是君子啊,你这是言利的小人啊。

你说要增加圣人之言断绝夷狄学问,那就干的更进一步,闭关锁国,连出口都不准,让江南那些投入产业出口导向的士绅哭都没处哭去。

你说武德宫要废几何而加圣人言,那就废。废掉后,让武德宫的学生去江南呗,省的你们整天说武德宫子弟少圣人学问,不能治国。

你说不能堕国朝体面,那就不堕。加税,前朝不是有辽饷、练饷嘛?本朝也可以加个边关饷。

你说只要教化士兵,让士兵知道忠君大义,那士兵自然勇气倍增。那就教化,让国子监学子、要考举人的秀才们,统统去边关教化士兵……

每一条看上去都在说气话,很多纯属就是没事找事,可也有很多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陈震这样的年轻人,李淦见的多了。

一腔热血,却缺乏实践;不切实际,却以为自己大义加身。

这叫“好高骛远,不肯埋头苦干,好作大官,否则就认为大才小用,埋没英雄,做一行怨一行,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干,就是干起来也是无计划……”

这种人的话,听听就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朝堂里没几个人会真正在乎。

李淦是真没想到,刘钰可以这么玩儿。

看上去是在胡闹,然而有些条目,分明就是指明了一条变革的路。

比如上面说,可以在武德宫里,复唐时的明算之科,再以本朝的需求加增。

如加增胥吏之学、会计之学、仵作之学、量田、农学等等,培养足够一省或是一府所用之才。

若有需要,则空降至此,不论上下全面接管,清查土地、审核案情、报备税赋种种。

这些人直属皇帝,或者由皇子出镇,与当地的乡绅毫无联系。

又因为从官到吏一应俱全,也不用担心当地停摆。

加上非是常设,所以也不用担心在当地扎根。

由皇帝直属、皇子出镇,又完全不用担心当地施加的压力。

只要办上几场,杀鸡儆猴,别处自然会干净一阵子。

而且完全不用养多,只需要百人就可,一年朝廷不过多出个几万两银子。

隔三差五地出去巡查一圈,不说几倍的银子能弄回来,最起码能给大顺多续几年命。

因为武德宫不是走科举体制,而是更类似于汉唐的良家子和羽林郎,所以也不用担心这股势力被别人插手。

吏部文选司升格后独立出的文谕院,尚且还有文官控制,但武德宫的人却完全是依附皇权的。

以老五营世兵为六郡良家子、以武德宫为羽林郎,自然也有大问题。

汉唐既有壮阔,也有危机。

这一点刘钰在这封闹事的上书中没说,但是之前已经说过了改革军制,有制之兵,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亦可一战,增强京营禁军的实力,所有中层军官出自新办的军校,皇帝直接兼任校长,中层军官都是天子门生。改革掌兵、领兵、练兵制度,骁将悍将去权而入参谋部,以年轻人充斥分其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