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属性相克(下)(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这也就是詹姆斯·沃尔夫的名声响亮之所在,以及金融街保他的原因——他拒绝执行坎伯兰公爵让他给反对派贵族补枪的行为,是一面旗帜。

他越绅士,坎伯兰公爵就越屠夫残暴;他越能取得战功,坎伯兰公爵就显得越无能。

毕竟,罗什福尔港事件发生的时候,坎伯兰公爵正经历人生的最低谷:在汉诺威, 被法国人打崩,摁着脑袋签了《泽文协定》,解散汉诺威军队、放弃汉诺威,虽然事后英国这边不承认,但他的名声是臭了,短时间内不敢冒头了。

这也是罗什福尔港事件为什么党争如此激烈的原因:坎伯兰公爵在汉诺威被法国人打崩之前,他一直恳求议会派舰队支援他, 但议会却命令海军去罗什福尔港。

不过, 在这些党争之前, 坎伯兰公爵还是对英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常备军改革。比如此时驻扎在直布罗陀的第20步兵团,团长就不是买的,而是任命的,而且军械粮草等由政府出。

当然,买官制依旧存在,和这种任命制的常备军并存,故而也就有了英国军中流传甚久的笑话为血战、瘟疫、流行病,干杯!

比如一个买不起团长的军官,一个萝卜一个坑,上一个团长死了,他就可以不花钱补位。而他补位, 比如他原来是营长, 那么营长的坑就空出来了……以此类推,军官们当然要为血战、瘟疫和流行病干杯了。

但即便只是这种有限的改革, 依旧为英国参与这场战争打下了基础。

某种程度上, 算得上和大顺这边的军改思路的战略考虑一致:在詹金斯耳朵战争后, 英国的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 必然是以数千人的投送规模为基础的战争,并且以英国的地缘环境,大部分陆军参与的战争都是在殖民地。

是以,需要一批常备军,一批可以投送到远方、经过了长期训练的、由财政和政府供养的常备军,作为随时可以登船去各个殖民地参与那种千人规模决战的战争。

而作为这场并不彻底的军改成果之一的第20步兵团,因为之前其团长詹姆斯·沃尔夫的严格训练,以及把士兵视作人渣和恶棍的练兵思路、以及人为破坏队列应该直接枪毙的军纪思路,使得其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可以在被围困了两个月之后,依旧没有崩溃,而是还能遵守军官的命令。能够在黄昏时分,从海湾方向的炮台要塞内撤出,编队集结,修整等待,在凌晨发动反击。

詹姆斯·沃尔夫担任团长期间的练兵战术思路,就是严格的纪律、齐整的队形、雷霆一击般的齐射。

可以说,他的思路, 抓住了这个时代背景下、各国投送能力不足、殖民地战争五千人野战决战的正确认知。

按照这个思路, 如果发生在殖民地战争中, 野战对垒,其战术体系,绝对可以一波把同等数量的法军打崩。

因为法军的战术体系,围绕的还是大陆军体系,是以普鲁士、奥地利为假想敌的、数万人野战的思路。

简言之:炮兵轰、步兵抗、骑兵冲。法国此时仍旧拥有西欧最优秀的正规骑兵。

所以这种千人规模的、殖民地特色的、需要步兵扛大梁且主动进攻、而骑兵稀缺的战斗,法国人输,一点不冤。

只不过,对于此时驻扎在直布罗陀的英国第20步兵团来说,他们遭遇了一种完全不对称的战术。

大顺这边的军改思路,或者说琢磨着跨大洋投送的精锐,从来不是琢磨着去打野战的。

印度那是靠步兵和骑兵推的,距离优势、锡兰优势,可以拉大军过去。

登陆英国,或者掺和欧洲野战,从未想过。

加勒比或者北美、南美,海军拿到制海权才能去,否则压根也去不了。既拿到了制海权,法国又不是没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