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和经济息息相关。
那么,大顺参战之后,最大的影响,并不是说在军事上攻占了直布罗陀。
而是,伴随着大顺参战,直接重写了整个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体系。
这种贸易体系的重写,看起来并不如攻占一座堡垒那样波澜壮阔。
但实际上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
以英国的奴隶贸易为例子。
英国的奴隶贸易;北美的奴隶贸易,是两条不同的线。北美卖酒、英国卖布。
英国的奴隶贸易,原本半数是靠印度的棉布、半数是靠兰开夏生产的那种混纺棉布。
英国对兰开夏生产的棉布,是有一定的退税补贴的,而且对东印度公司运来的印度棉布,是加税的。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非洲公司,是英国非洲公司。
英国是个国家,是要征税的,是要管控的。
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东印度公司直接把棉布运到非洲,再把奴隶带回去就行。
真要这么干,非洲公司非要和东印度公司干起来不可。
而且,政府老早就想收拾东印度公司了,最起码不要让他们过于无法无天,是以东印度公司的货物,也必须要遵守规矩,把棉布运回到英国。
加了税之后,再由专门买卖奴隶的公司和商人,运往非洲。
这就是垄断贸易的“好处”。
方便控制。
否则的话,真要是放开了好望角以东的贸易,这么说吧,兰开夏的棉布产业连出生都没机会出生。
现在,英国丢了印度、东印度公司已经死定了。
主力舰队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一场决战把法国海军打废,瓦解了法国登陆的可能,使得英国的海军可以半数监视法国、半数在大西洋游荡获得制海权。
也就是说,即便大顺参战,和英国只打了一场算是大规模的海战。
但是,其战略意义,是盯死了英国海军,使得广袤的大洋不再被英国海军掌控。
就战略意义上讲,大顺已经达到了目的。
登陆英国本土,那是法国的战略目的,不是大顺的。
大顺海军的战略目的,从不是去帮着法国人获得欧洲霸权的,而是打碎英国的航海条例和贸易体系的。
这,未必需要打一场特拉法尔加级别的海战。
需要的,更多的是主力舰队在那比定力,而巡航舰、护卫舰、重装帆船等抢占贸易线。
历史上,拿破仑时代曾经对英国搞过大陆封锁。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法国的生产力不足、生产力水平不够,没办法以一人之力,为整个欧洲提供工业品。
而现在,大顺不敢说为整个欧洲提供工业品,但是至少在奴隶贸易、三角贸易中的大部分商品,大顺都能做到把英国赶出贸易体系。
这场有些奇葩的、似乎并不激烈的战争,打到今年五六月份,在贸易上的直观表现,就是兰开夏的纺织业崩了、法国的棉布禁止令在奴隶贩子和商人集团的推动下名存实亡。
因为,历史上西非的奴隶贸易中,交换奴隶的商品比例在那摆着。
纺织品,占55。
酒类,占18。
武器火药火枪刀剑等,占11。
其余金属制品,占5。
剩余的镜子、梳子、伞之类的破玩意,占了11。
这个比例,是总比例,当然会根据不同的地区而有所区别。
比如狩猎象牙比较发达的塞拉利昂等地,武器的比例会上升。
比如冈比亚等地,对酒类的需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