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帐中,进言曹操,说道“立观天象,三两日内将会有雨。我军兵马三万,新兵占半,不宜约束,辎重近千车,一旦下雨,道路泞泥,难行不说,因风雨之阻,沟通且会不便,必将导致上下军令的传达不畅,如此,会大不利於我军的撤退。
“今夜星月无光,对岸的徐州斥候,窥视不到我营中的情况,明公不如趁机拔营。”
曹操以为然,接受了他的建议,遂连夜拔营,撤退西向。
撤退的途中,给吴资去了一封信,告诉他因为部队的新兵太多,战力低下,不足以与荀贞决战,故此自己决定,放弃在济水两岸与荀贞战斗,现在已率军向西,撤往东郡了,“公如欲守土,我当自东郡援公;公如欲暂避徐州锋锐,我在东郡候公”,言外之意,我已经带兵走了,至於你济阴郡兵,是打是撤,悉由你自己做主,叫吴资自己看着办。
曹操领兵,悄悄出营。
他以夏侯惇引精锐步骑殿后,以丁斐、曹纯护卫两翼,用史涣在前开道,刘若、蒋奇、李乾等将从行中军,摸黑出了营垒十余里,这才命令三军点起火把,加快行进的速度。
同时,传檄东郡,令守将做好接应的准备。
快到天亮,整个部队的侧后方,东南边来了数百人。
夏侯惇派军吏到中军,禀与曹操,说有自称是冤句县尉,名叫李象的,引了县兵数百来投。
曹操听了,心中欢喜,想道“我拥三万之众,不战而撤,陈公台弃我而走,我正愁该如何振奋士气,凝聚军心,即有冤句县尉引众来投。真是天助我也!”当下传令,唤那李象来见。
曹操部曲三万,加上近千辆的辎重车,在道路上拉出了一个很长的队伍;夏侯惇殿后的部队,离主力又有一段距离。
故此,曹操边行边等,直等了约小半个时辰,方见两人被之前来禀的那个军吏带到。
曹操看去,见这两人,一个须髯浓密,一个半截眉毛。
须髯浓密那个,相貌颇壮;半截眉毛那位,略显贼眉鼠眼。
曹操倒不以貌取士,召他两人近前,亲切地问道“哪位是李县尉?”
李象应道“下官冤句县尉李象。”介绍贼眉鼠眼那人,说道,“这是鄙县的门下游徼梁逵。”
曹操微笑颔首,上下打量李亮、梁逵,赞了一声,说道“真壮士也!”
梁逵是头次与这样大的官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紧张得不得了,结结巴巴地说道“小人与李尉君听说曹公屯兵济水南岸,以遏荀镇东西进,故此特地来投,愿为曹公效力。”
李象瞥了他眼,心道“哪壶不开提哪壶!曹孟德都已经撤兵西去了,还说‘以遏荀镇东西进’,这不是当人面,揭人短么?”觑曹操神色,却见曹操从容自若。
听他喟叹说道“说来我本是要在济水两岸与荀镇东决一死战,拼死也要护我济阴百姓,不受徐州兵害的!奈何数次向贵郡征募粮秣、民夫,贵郡皆不能给我。我军中乏粮,而荀镇东惧我兵威,又迟迟不敢渡济,万般无法,我这才不得不拔营撤兵,且先还入东郡,再作打算。”
李象心中称赞,暗地里给曹操挑了个大拇指,想道“说的好!”不敢再让梁逵这个没眼色的说话,接口说道,“来日方长。谚云‘三十河东,三十河西’。今日将军由济西撤兵,来日怎知不会是荀镇东从济东败走?将军英才伟略,明知进退,古之善战者,不过如是!”
曹操诧异地看了看李象,心道“说的好!”对李象刮目相看,问道,“君家乡何地?”
李象答道“象家并州。”
李象的家乡在并州上郡,也正是兖州离并州太远,中间隔着冀州,故是他在看出冤句守不住以后,才没有起归乡之念,而是来投曹操。
曹操叹道“并州距此,数千里之遥,卿远去乡梓,为官济阴,碰上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