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出于对一种心理上的宣泄,也许是今天就突然觉得我想说的话可以说给大家听听,这样就也不再是一种孤独的无病呻吟了。
我在很多个时候遇到过很多的我觉得令我喜爱的令我讨厌的不同的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之处,就在于是他们被我深深的记住了,这种记住并不是简单的、抽象的记住他们的名字或者样貌,而是生动具象到他们的每一个细节和动态在我脑海中都栩栩如生。
我喜爱的人在我回忆起来的时候,是一旦想起嘴角就会并不自觉的上扬,像是谈恋爱的少女和男友发微信时候的甜甜笑容;然而我讨厌的人在我回忆起来的时候,是一旦想起仿佛就立刻回到了那个令我火冒三丈的瞬间,我好想立刻冲到那个时刻去将他暴揍,甚至会想象有一天我变的非常有钱有势的时候一定要见他,那个时候我会更加趾高气扬的面对这一切。
而今天我为之快乐的是一个平凡但也不平凡的小角色,是一个你不能称之为让人一眼就记忆深刻的淹没在沙砾般的人群之中仍有一颗还不算不上珍珠的鱼目。
我遇到她的时候,当然我并不是很被她的外表所吸引,并不仅仅是从外表上穿着上,毕竟以貌取人确实是人的本能,但我已经在尽力克服了。她看起来可以是你高中时最沉默的班级女同学,不美不丑,成绩既不优秀也不是倒数,也可以是逛街时看到的和母亲走在一起的很平凡的一个女生,在人群中你并不会多注意她一眼,即使看到了也不会让你的目光驻足。
但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生,这样一个无论是和在哪个年龄段的我相遇,我可能都不会和她成为好朋友的女生,仍然在我实习的这一个短短的阶段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在忙碌的职场,我走进法院大门的第一个瞬间就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陌生感和无力感,就好像之前所有的荣誉和成绩在这一刻都化作一个轻轻的句号,再也没有以前的半点声响。
和带领我进去的姐姐走在一起,别人看见问起都是“实习的啊?”“哪个大学的啊?”。包括以后的每一个需要见到陌生面孔的时刻,这些问题就像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无论什么身份的对手戏都要遵守。
这种陌生感无力感一直持续到我实习结束仍然让我能够清晰的感觉到,并不是一天两天我就可以适应的。比如无论对方是何种年纪,都要叫哥或姐,这甚至直接导致了我实习之后的这两天对陌生人年龄产生了认知障碍。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对不好,但是只是在这一刻我才明白了成年人的无力感并不仅仅是金钱和生活所背负的,很多的来源并不是用文字可以说清的,脱离了伊甸园之后才能懂得。
遇到的并不仅是这一个女生,同屋的还有两个姐,当然如果在回归“小孩”的我的现在肯定是要叫阿姨的。但以下我想依然是要叫姐的,毕竟在一个多月的称呼下一时还难以转换过来。
孙姐是很明显的职业女性,她的身上你会自然而然的看到一种凌厉感,一开始看到她的时候我立刻就判定她一定是最不好相处的一个人,然而后面也证实我的这种想当然的错误。孙姐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从不客套热情,带我来的姐姐以前是这个办公室的,其他人会来热情的寒暄,但她并不会表现出多么因为这次相见而感到激动。在当时我的眼里这显然是过于冷漠的,但现在看来这也许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社交。
金姐是很明显的妈妈一样感觉的女性,面对着她你不会感到紧张拘谨,尤其是对于我这个比她女儿还小上几岁的“小孩”,包括她的穿着,都会给你一种松弛感,和孙姐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孙姐会穿着衬衫西裤高跟鞋,那么金姐就会穿着小区里遛弯的阿姨们最常见的碎花宽松裙子和凉鞋。尽管她们在邻桌,但仍然有着格格不入的不同点。
而这个印象最深刻的我往往并不直接叫她某姐,而是在她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