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天子的制书之后,阎象离开宫殿,领着使团下榻驿馆。
转身后,宫墙之间的权力角逐预想可知,但是,这也是远在江淮的主公愿意看到的。
阎象虽然迂腐,但不愚蠢,他知道,自己来许昌的目的,也知道袁术需要他做些什么。
没有人比他更能理解袁术的困境,阎象恰恰是最知道内情的这个人,因为他最早跟随袁术,早到可以追溯到洛阳,追溯到可以看见时空里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
袁术少年时期其实并不好过,上面有咄咄逼人的袁绍,下面有虎视眈眈的诸位兄弟。
家族之间的倾轧远比庙堂的更迭更为艰辛,也更为险恶。
一口水,一粒粟米,甚至一件衣服都有可能是来自暗处的冷箭。
你以为为什么袁术在天下未乱之际到南阳任官?在太平盛世,这都有同一个词来解释,贬谪!
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竟然不是从宣室为官起步,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羞辱。
阎象记得,那时的袁术在他面前展现了不为人知的一面,独自一人,躲在黑暗的房间里,抱着一罐蜜,一边吃,一边流了泪。
不是生活的苦太多,谁会想着没事儿吃那么多蜜?
也是袁术离开洛阳的那一年,袁术的生母逝世,草草下葬,连最后的体面都没有保留。
阎象如今六十多岁了,他至今仍旧记得,身患重病的那个女子,一身病骨,化了人世间最美的妆见了袁术一面,就只有那一面,她保留了自己最后的体面。
再之后,至死也不见袁术一面。
她卧床不起,用自己的鲜血与阎象盟誓,生死不休,扶持袁术。
十余年前,那个明媚的女子依稀可见,像是什么都没改变。
阎象为了这个誓言,一直都尽心辅佐袁术,从未改变心志。
哪怕现在袁术疏离他这么久,哪怕现在又交给他这么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心绪渐平,阎象枯坐堂前,看着这封绝密的帛书,他决意,许昌就是最后的归宿!
帛书是袁术临行前交给他的,上面只有一句话,“乱许者,董承也!”。
在灯火上燃尽最后一丝帛书,阎象对外呼喊侍从,道“准备车架,赴宴!”
宴会是天子刘协赐的,宴会举办的地点却是,司空府。
阎象卷起车帘,看着车外的路上满是车马,身着各式服饰的家仆们手提灯火,宛如点点星辰汇聚于司空府。
司空府距离天子的皇宫很近,严格来说,只有一墙之隔,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
到了地方,阎象走下车架,司空府早有侍从等候,指引着他往主宴会场地去。
灯火通明的司空府欢声笑语,歌舞升平,一派祥和之气。
宴会的主场在一处高楼之上,高楼露天,只有小片屋檐遮住席位,屋檐下有水渠相通,这水渠的目的是文人雅士的一个妙处,“流觞曲水”。
屋檐之间有一个空着的露台,早有乐师在露台之下奏乐,露台上却是因为主宾未至,没什么歌舞。
这种宴会不是正规的天子赐宴,也完全不符合汉代的宴会标准。
只因为宴会的发起人是曹操,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谁又敢说什么?
主檐下,一身常服的曹操早已落座,阎象走过去,嘴里不住道“曹公,在下来迟了!”
曹操不以为意,道“纪权先生车马辛苦,多休息片刻,无妨!多年未见,纪权公还记得曹某乎?”
周围的文臣武将都是曹操心腹,听到曹操的话大感惊讶,原来阎象与曹公是旧识?
阎象却面露笑意,答道“樊楼之中,曹公喝混酒的样子,在下一直记忆清晰!”
如此正经的阎象开起了曹操的玩笑,曹操却高兴不已,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