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逝。
而且,03年初的肺炎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个机会,大马的某宝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崛起的,一如十七年后那个春节一样诞生了许多商机,抓住就能起飞。
另外,在首都,他或许能帮上一些忙?
比如说组织一些志愿者之类。
再比如说把十七年后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教训以某种方式传达出去?
重生前,他对这场灾难没什么印象,潞州府那块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只记得周末回家的时候村口有村民设卡,但只拦外人,也不查体温,象征意义更重一些,跟十七年后的检查严格程度完全没有可比性。
至于封城封村,那都是不存在的。
首都那么严重都没有封城,只不过是街上的人少了而已,实际上没有停工,无非是上班需要戴口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对感冒咳嗽等症状比较严格。
剩下的印象就是电视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新闻。
所以,他觉得他这个重生人士,多多少少还是能帮上一些忙的。
当然,李玲玲和李晶琳俩人必须回去。
这点没得商量。
现在首都还没什么问题,赶在三月之前回去就行,她们回去之后,可就要专心备战高考了,要八个月后才能再次来首都。
现在,正好赶在年末好好感受一下首都的氛围。
再过几年,首都过年可就不是现在这个味儿了。
所以在酒店住下后,直接带着俩姑娘去逛街,然后买买买买买,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买了一大堆,大部分都是要带回去的年货。
回家一说,哦豁,从首都带来会的,不管贵贱都倍儿有面子。
这年头,能去首都转一圈也是一件脸上有光的事儿,何况是在首都消费。
当然,一般的吃吃喝喝以及买买买对徐杨和李玲玲来说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重生前俩人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但多少也体验过有钱人的生活,像那些一顿三四千五六千的大餐还有高端一点的美容养生服务也都体验过,眼界老高了。
但逛街、逛商场、逛景区,对俩人的吸引力却还在。
重生前的03年,俩人还都是没有出过潞州府的土包子呢。
……
玩到腊月二十三后,李玲玲和李晶琳准备回潞州府。
徐杨也收了收心,去羚羊科技转了转。
羚羊科技现在就一不起眼的小公司,要啥没啥,公司装修也比较简陋,而且略微有点拥挤,人气儿倒是挺足,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像个正在上升期的科技公司。
至于内容,目前还只有一个门户网,正在搭建相应的框架。
门户网,说起来简单,但想把这么个架子搭起来,却很不容易。
不是一般的不容易。
因为涉及到的版块和分类太多了,每个版块都得有资深版主或者负责人负责,更得有大量相关编辑填充进去,还有一些板块需要大量原创内容和原创作者。
有些内容可以从网络上扒,或者从其他媒体、杂志上复制。
但有些内容却必须是原创的。
能复制的内容太廉价,对用户的吸引力有所欠缺,而且不是唯一性,用户粘度不够。
只有原创内容才是最吸引人的,哪怕是同一个新闻,用别人的稿子和自己编辑写的稿子,带来的用户关注度和流量都不一样。
换句话说,要有差异。
二十年后还活跃着的门户网其实也不少,名气较大的都有七八家,报道的新闻内容也都大同小异,然而却没有像即时通讯软件那样寡头化垄断化。
原因在哪儿?
就在于不同的门户网,用户群体是不同的。
同样,不同门户网对同一个新闻的解读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