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了一阵儿,一个个眉头就锁起来了,播种时,又是要化肥,又是要良种,平时还得灌溉、除虫,这些都很费钱,可是钱从何来?
张大斌家一年挣了好几百,让农村人一个个的眼红了,纷纷考虑栽点树试试。
大汉老兵原来发愁果树苗不好卖,没想到给自家留的都被迫卖掉了一部分。
本村的一苗一块钱,外村的两块,只此一项,收入就有三万多,还了大部分的贷款,一家人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
村里人不知道秦冠苹果和富士苹果的区别,花高价买秦冠,张大斌仔细研究了树叶儿,特地嫁接了上百棵树,就等下一年多挣点。
大汉老兵家,前几年卖苗木,收入年年翻番,后来,国家苗圃的苗木也上市了,价格比他家便宜(有国家补贴),他家不育苗了,恰好,苹果树开始挂果,又有了别的收入。
谁也没想到,八十年代后期,杏子卖得特别火,最高一斤发价一块八,当时,京城来的客户挤破了头,全家人都后悔没有多种杏树,可惜只有七八亩。
那些贩杏儿的客商顺便把桃子也买走了,就是价格差了些,才三四毛,但桃子产量比杏子大,也还行,只这两项,收入上万,还不算枣儿、核桃和苹果。
看到大汉老兵那憨货发了家,张家营的人都眼红得不行,尤其是张大虎的爸爸,后悔地直捶自己脑袋,都气得大病了一场呢。
大汉老兵家九零年的时候,一共种了一百四十亩的富士苹果,一亩地产出两千斤,一斤苹果一块钱,再加上其他水果的收入,年入三十万,当时整个方城都轰动了。
全县的农民都抢着种果树,小慧九二年来方城,一路开车过去,几乎看不到种粮食的。
毕竟九十年代和后世的消费能力不能比,苹果的价格很快就掉下去,化肥农药等价格一路飙涨,到了千禧年,好些农民砍了苹果树改种粮食。
大汉老兵家承包的是山地,只能种树,就咬着牙坚持。好在他家前些年攒了不少钱,底气在,扛得住。
大概零六年,苹果的价格又涨了起来,大家起起落落的,也看明白了,该种啥种啥,想办法将品质提高就好。
尽管有涨有落,但张家营就因为早走一步,在苹果价格低迷时,他们拿出积蓄,改行做别的,好多人都成功了,张家营成了方圆出名的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