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年,地皇三年年末,常安城。
一队太监捧着邸报,行色匆匆地往未央宫内赶去。
宫墙院深,径自穿过长街,还有层层封锁,过了好一会儿,邸报终于送入朝堂殿内。
此时堂下肃静,群臣皆俯首,长楫及地。
还未等近身的宦官宣读,独坐高台上的老人便一把夺过了邸报,
良久,台下群臣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自天凤年始,全国各地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
屋漏偏逢连夜雨,各地有农民军纷纷起义,其中赤眉绿林叛军最是突出,竟硬是在南郡边上,新朝腹地里撕开了个口子。
南下又有哀牢、句町蠢蠢欲动,北有匈奴未灭,朝局动荡,人心不安。
至今数年,叛军那道口子越撕越大,朝廷数次平剿,却宛如东墙补西墙,漏洞是越来越多。
“啪”的一声,文书被扔在地上,纸张散落。
“又是旱情告急,你们这帮吃干饭的,赈的是什么灾!”
“都是竖子!”王莽气急败坏地骂道。
天凤流年不利,地皇开屏暴击,这就是新朝,他的新政,他王莽支离破碎的天下。
忽然感觉很疲惫,他发完火,一屁股坐在皇位上,这都没做什么,便感觉气喘吁吁。
“看来我是真老了”,王莽心下暗叹,神情多了分垂暮,松了松衣领,总觉得这宫内闷热得很。
一武将伏首劝道“陛下,需得保重龙体,方是万民之福啊”。
王莽正欲发怒,见发言之人是大司空王邑,脸色方才缓和了些。
王邑乃新朝开国勋将,又是他的从弟,伴随多年,自然得换上一番态度。
点了点头,王莽转面向文官勒问道“眼下新政施行的如何了?”
被问到的官员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很明显的,当下新朝四分五裂,诸侯各有心思,叛军迟迟未定,又有刘秀作为主心骨,加上这持续数年的天灾。
所谓的新政,哪里还有什么进度可言。
“竖子!”
退朝后,王莽在偏殿里一个人翻着奏折,身边除了在暗处拱卫他安全的侍卫,再无他人。
“马上便又是新年了”,身戴天子衣冠,这位老人却再不复当年风采,回想这些年来,心中恍惚不已。
历经汉成、汉哀,直到54岁方才借哀章之事“禅让”登基,刚一上任,他就马不停蹄的开始托古改制,轰轰烈烈的搞改革。
首先是土地,他信礼,礼记里头讲“天下为公”,那公自然就是他自己。
便把全国的土地改作了“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禁止土地和奴隶的买卖交易,等于是将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了奴隶制度。
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均收归国朝所有,又改五均六筦,以国朝之力垄断全国工商业。
改币制,改官衔,几乎是无所不改。
他深知国朝之理,何为国朝?国有兴衰起伏,而朝则有代,更新换代的“代”,想建立一个永不灭亡的国朝,就要先灭了那些世家豪强。
西汉的教训历历在目啊,那些年里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汉地民不聊生,百姓被剥削到了极致。
想改,想变,从始至终,王某人未忘初心,从自立“新”朝开始,一直在革新。
后来失败了,就转头打西南夷,打匈奴,可惜成果没几个子,还差点把朝廷拖垮。
军队出师不利也就罢了,刚回来平定内乱吧,这天灾就来了。
王莽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兵事无儿戏,打匈奴那会儿自己却瞎搞一通,如果
想到这里,他闭上了眼睛,世上从来没有如果。
天灾降世,哪像是寻常灾祸,直接一环扣一环,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