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要归了国库,但是他依旧满是成就感。
特别是无数的书商要与大宋书坊进货的时候,赵英更是让个书坊工坊加紧印刷。
“福建路的范汝为递上了札子,上请官家准许建阳刊印《三国通俗演义》,建阳的余家时代经营书坊,手中书坊十多家,官家。”赵英将一本札子放在了案上。
这本札子,本来是余德写给大宋书坊东家的信,只是建阳余德并不知道大宋书坊的大东家,是皇帝。
所以,这封信写到了赵英这里。
赵英让范汝为上了札子,让官家裁决此事。
“可以。”赵桓想了想同意了这个想法。
三国通俗演义这种老少皆宜的,其根本目的还是提高社会对武人的认可。
而福建路和江南地区,都是赵桓大宋书坊的薄弱点,有了建阳余家的帮助,赵桓的思想建设工作,可以更快一些。
“这是余家最新写的目录,说是建阳书坊这些年攒下的一些比较好的话本,请官家过目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联袂刊印。”赵英又『摸』出了一本札子。
赵桓打开书目看了半天,最后的总纲里有107本话本,其中《醉翁谈录》等书,赵桓以前就看过。
“最近李邦彦是不是还在书坊做事?”赵桓问道。
赵英点头,说道:“士美的书坊,上周是各大书坊的榜首,出了好大的风头。”
继续阅读
“你让他把这107本的话本仔细研读一下,加上标点,让其更加通俗易懂些,然后分门别类的进行刊印。”赵桓将札子扔给了赵英。
他给大宋书坊找了个总编。
李邦彦很显然是不能出仕了,他现在还在汴京,并不是赵桓还有心杀他,而是害怕李纲出事,没有替换的人手。
而现在中书舍人赵鼎的种种表现,足以让赵桓放心,所以李邦彦起用的机会更加渺茫。
但是这么个一肚子的墨水的前太宰,就这么放着也不是事,做个书坊的总编,也是不错。
一百零七本话本,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等种。
但是其中有些是不适合大宋书坊刊印发行,这里面的度,就需要李邦彦去把握了。
“者,虽为末学,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
“着令李邦彦,按照‘言非无根,听之有益’的基调去做。”
赵桓还是做了指导,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是胡说。
要对大宋民众有益,才值得去费劲的发行。
他相信李邦彦会明白自己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把事做好。
赵桓最近也接触了不少的国政,其实做一个贪官满难的,上下打点,人情世故一个不拉,都要处理好,否则做不了大贪官。
李邦彦无疑是个大贪官,但也是一个有才华之人,经过此次大起大落之后,他也相信李邦彦明白这次机会的难得。
如果要是自误,那赵桓不介意砍了他。
反正陈东和欧阳澈这些太学生,也不是不能用,大宋书坊离了李邦彦不是不能过。
如果李邦彦能够切实把大宋书坊办好,李邦彦就可以改名李榜样,作为浪子回头的榜样。
赵英眼珠子一转,掏出一本书来说道:“士美这《东周列国群雄演义》快写成了,全文十多万字,臣觉得不错,带在身上,官家要不要看一下?”
“李邦彦不是抄家抄的一干二净吗?他还有钱贿赂你?”赵桓啧啧称奇的说道。
大宋皇城司的察子们,掘地三尺的功夫还是不到家啊。
“这次官家误会臣了,臣就是见猎心喜,这书还没写完,就被臣拿过来,倒是没有收钱。”赵英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