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乐的手段,永远比格雷格奥登认知的要高。
很难说,格雷格奥登是对自己的认知太高,还是对赵乐的认知太低。
总之赵乐首节依然砍下21分,其中12分是禁区内得分。
马克马丁道:“赵乐侵占了姚和扎克的数据。”
这一句解释,是给无脑“赵吹”说的。
赵乐的球迷,有时候会存在,对快船其他球迷的攻击。任何一支多球星的球队,必然都会存在“哪个球星牺牲最大”这样的争论。
赵乐一直以来,都是被冠以“毒瘤”称号的,他的球迷很想证明赵乐不是毒瘤。
而在争论,证明的过程中,其实很容易出现同队球星球迷之间的,不友好的讨论。
马克马丁作为解说员,当然也在做着一些,调停球迷之间争论的工作。
快船首节比赛领先9分,从领先的分数来看,赵乐的21分,的确是迫使队友做出了牺牲的。否则快船此时应该领先更多才对。
开拓者的球迷显得有些无奈,虽说两队的分差还不到两位数,可是他们也确切的升起了一种无力感。
因为他们好像再如何去努力,也没办法战胜快船。
而快船的球迷则很自信,他们已经不认为自己的球队会输了,尽管他们只领先9分。
首节比赛领先9分,之后却输球比赛,太多太多了。这并不能算作是一个,能够稳定赢球的凭证。
可是赵乐21分,这样的数据就足够给快船球迷信心了。只要赵乐的状态好,他们赢球就没有任何问题。
赵乐已经在快船球迷的心里,留下了纵横无敌的印象了。只要赵乐得分高效、稳定,球迷就觉得他们能赢球。
格雷格奥登在替补席上,显得焦躁不安。他看起来,好像刚刚被抢了骨头的法国斗牛犬,也可能是英国斗牛犬,因为他脸上的皱纹实在太多。
事实上,格雷格奥登被赵乐抢走的骨头,可不止一根。他现在,想跟赵乐拼命。
赢球的信念,在格雷格奥登的脑子里不断的被念叨,不断的变的坚定。
格雷格奥登次节比赛,倒是开始爆发了。
格雷格奥登跟队友的配合,不算很默契,毕竟他之前伤了很长时间。他现在的得分操作,基本上都是强行单打。
格雷格奥登的强行单打,得到了一些分数。但也因此降低了,开拓者在战术端的流畅程度。
这是对快船这样的球队来说,不断的利用单打,来创造阵地进攻的节奏,反而会让快船不太舒服。
赵乐的发挥,很依赖反击环境。这一点,跟“魔术师”也是比较像的。
很多人会在性格、比赛方式上,用赵乐去跟科比布莱恩特对比。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赵乐跟“魔术师”的比赛理解是很相似的。
包括他们的传球习惯,“魔术师”就是以哪种长直的,冒险的塞球而著称的。
赵乐也喜欢给这种传球,他也是用这种传球,来跟大中锋配合的。
同样的,赵乐和“魔术师”一样,都很吃反击。
赵乐解决阵地进攻办法,就是个人进攻。“魔术师”后来解决阵地进攻的办法,也是利用了个人的进攻。
格雷格奥登要单打,他也强迫了布兰登罗伊的单打节奏。两人都在单打节奏上,快船没办法掀起海潮浪涌一样的进攻。
但是,即便快船不能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他们也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
格雷格奥登的个人进攻效率,下半场开始就下降了。他太依赖身体了,打的还是大姚这样的中锋。他太费劲了。
赵乐的个人进攻,是极富技巧的。而且投篮多,这比格雷格奥登要省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