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这次真解决了(1 / 5)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芯片产业,典型的赢者通吃。

别的产业还可以先发展低端产品,通过技术积累慢慢到达先进行列。

但芯片产业不可以。

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理解芯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元素原子的结合方式有两种离子键和共价键。

除了氢和氦,其它元素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时就成为了最稳定的状态。

离子键通过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状态,共价键通过公用电子对的方式达到稳定状态。

如果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电子,宏观上就表现为导电性。

碳族元素的最外层是四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

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控制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

硅元素因为特定的核外电子数和适合的电子层数,成为最好的半导体材料。

有了材料,接下来就是将它制造为芯片。

以最常见也最简单的电子元件——二极管举例来说。

将一块硅单质,一边注入硼元素,另一边注入磷元素。在特殊光线照射下,硼磷与硅强行形成共价键。

硼最外层三个电子,与硅最外层四个电子中的三个形成共用电子对,多出来一个硅的电子,最外层是七个电子。

磷最外层五个电子,与硅最外层四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多出来一个磷的电子,最外层是九个电子。

因为最外层8个电子是稳定态,那这个磷的电子肯定就想往硼这边儿跑。

但中间的硅单质是半导体,电子不会自发运动。

这时候如果施加从硼到磷方向的电压,多的那个磷电子就跑到硼这边以达到稳定态。

电子运动,电路导通。

如果电压方向相反,这个元件就是完全的绝缘体。

有了二极管,就可以通过二极管电路通断进行基础的信号区分。

将导通记为1,未导通记为0。

当前计算机唯一认识的语言诞生。

有了二极管,就可以设计逻辑元件,比如与门,非门,或门,与非门等等门电路。

将这样简单的逻辑元件通过成千上万的组合排列后,就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计算。

这也就是早期电脑体积庞大的原因,如今都集中在一张小小的芯片上。

一张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可能有数以亿计电路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

我们称之为集成电路。

要制作这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所有工作都要在微米甚至是纳米级别展开。

精度高就必须保证生产工厂无菌、无尘、无振动,一点点误差就会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还需用到前面提到过的光刻机,一台光刻机和一台波音737的价格差不多。

造小的东西,核心思想是放大,但因为芯片已经小到纳米级别,传统的机械放大方法就不适用了。

于是启用了光,光该如何放大呢?

很简单,投影。

先做一个放大透光的模子,把想要的形状印在模子上,光通过模子照射在硅片上,这样就能制造小尺寸了。

接下来就可以生产出芯片了吗?

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制造出波长更短的光。光的波长越短,能生产的尺寸越小。

第二,实时检查错误和干扰的能力。一个纳米级别的错误,就会使整个生产批次的芯片报废。

第三,配套工业。模子(掩膜)的制造,厂房建造,电力设施,降温设备等要求都极为苛刻。

说完了制造过程,就可以想象出其中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