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却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活得最是自在。
曾经还有个丐帮,教他操心。这丐帮帮主的位子,终究不是猜拳赢来的,多少得管一管。净衣派和污衣派的内斗,是一脉相承的老问题了。他必须得周旋调停一年作净衣派打扮,一年作污衣派打扮,外加躲得远远的,不理帮中细务——无为而治,勉强对付过去。他初见靖蓉时,便是净衣派风格的着装(他一出场,金庸便已伏下帮派斗争的暗线,高明)。好在遇上了蓉儿这聪明娃娃,能让他放心把这帮主之位传下去。从此丢下青竹杖,却作逍遥游。
他的潇洒却不止如此。为了保证他的逍遥自在,金庸连最爱写的一个“情”字,也没让他沾染上。老顽童尚且有一段“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的“臭史”,洪七公呢,却只剩下自嘲,“我老叫化又穷又懒,谁肯嫁我?”蓉儿给他做菜吃,他才做遗憾状,“他妈的,我年轻的时候,怎么没碰上这样好本事的女人!”我想,当他还是洪七的时候,只怕不是没有妹子追他,而是她们没有听过这句现代格言,“要想拴住一个男人的心,先得拴住他的胃”,又撞上了这个美食大过天的男人,只得无功而返了。
没了女人做菜给他吃,他就走遍天下去觅食,顺手行侠仗义。御膳房也闯过了,还留下了狐狸大仙的传说。他在皇宫的一年里,皇帝小子就再没吃过鸳鸯脍——无意中再次证明了一点在《射雕》的世界里,华山绝顶,是能与紫禁之巅分庭抗礼的。
后来遇见了黄蓉,更是了不得。这一老一小,害读者吞了多少馋涎——蓉儿做菜的本事自然是天下第一,但也须经过七公这个吃货中的状元来品题,才有了“玉笛谁家听落梅”,“二十四桥明月夜”这等好菜,换了郭靖,怕只能剩下一味“牛嚼牡丹”了。他吃得高兴,也教了郭靖降龙十五掌。看似是他轻易交付了绝学,但遇上蓉儿后,他一生牵肠挂肚的两件大事——丐帮与美食,从此就有了着落。到头来,还是他赚了。
写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前日读蔡澜先生的《暖食》,先生笑言身为一老餮,常被人质疑会吃而不会做,所以有人请他下厨,从来都不会推辞。不知道洪七公可否有类似的遭遇。他曾被黄药师带到桃花岛治伤,小住半年。岛上哑仆,一时死尽了,无人做饭,却不知道东邪北丐,到底谁掌灶?而洪七公,又可否有过一展身手的机会?
恶搞原著的电影《东成西就》,却让洪七不爱美食爱表妹,把一首《我爱你》唱得飞天遁地。虽然屡遭嫌弃,但仍不屈不饶——虽然把“食”和“色”倒转了过来,但这份一往无前的热情,确实得了洪七公的神髓。《射雕》五绝,各有各的放不下,也因此各自磕得头破血流。唯有他洪七公,选了永远不会辜负人的美食。不知要说他幸运,还是要说他聪明呢。
毕竟和食物打交道,终究要比和人打交道容易许多。虽然他总是那副嬉笑怒骂的样子,但似乎总有一道界线,横在他与旁人之间在帮众眼里,是“帮主他老人家神龙见首不见尾”;郭靖磕头叩谢他教授武功,他便磕了四个响头还礼。蓉儿最是招人疼,洪七公这没成家的中年老男人,竟把她当女儿待,一句“好孩子别哭,师父疼你”,把黄药师口吻学得十足十,但真到了靖蓉两人成婚时,他只留了油腻的三个大字“我去也”,也不知道是用鸡腿还是猪蹄写的,又一次不知去向。
读《射雕》,我看见的洪七公,似乎一直在路上。他身上,好似有着挥之不去的世俗烟火气(毕竟中餐油烟重),间或还有温情流露,但除了美食,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停住脚步,只留下飘渺的背影和传说。他年轻时练的武功,名字就叫做“逍遥游”,后来又换了阳刚纯粹的降龙十八掌,却更加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知金庸写他武功的变迁,是否要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学无穷者”的境界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