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拐角的感受能如你我的深度?谁又能正确描画我们面对冲击时的矛盾心情?非你我莫属。当然,必须由你执笔。你尽管去写,大胆点,不用掩盖思想冲击和观念冲突,第一要求,求实,第二要求,还是求实。但是,双轨制就不必写了,别人也做得挺好,我们没优势。”
面对依旧犹豫的宋运辉,老水耐心的鼓励开导,面授玄机,该写的,该怎么写出来,不该写的不要去碰,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重中之重。
两人心知肚明,水书记需要宋运辉这一系列文章在部里打个大胜仗,把金州厂有自己的英明领导做成铁的功绩,歌功颂德,让他在退休前的两年里继续得以大权在握。
而宋运辉更加需要这篇文章,一来可以把自己的名声传到部里去,二来得以和水书记更深的捆绑在一起,而有了这篇文章做引子,他在新车间的权威就不会轻易被人破坏,程厂长,即将上任总厂的闵忠生都是如此。
宋运辉接下来一段时间在水书记的催促下,在尽量不影响平时工作的情况下,夜以继日的赶稿,多次向老水取经,终于完成了文章的后两篇。水书记专门派人联络相关部门单位,让这后续两篇文章依次分两期登载。于是,由宋运辉执笔的上、中、下三篇《引进,只是开始》,有因有果,步步揭示引进取得成就的最大原因在于什么,宋运辉的才气和能力被部里的一些领导认可,在厂里技术性的权威更加得到确定。可明眼人同样能够看出,这是水宋二人合作共赢的标致。
更正是见识到了宋运辉这些高明的手段和能力,让闵忠生更加对他产生忌惮,虽然暂时在水书记没退休之前,他是不好动宋运辉,但已经认定只要自己入主了金州,第一件事一定是把宋运辉请走。不然按这样的趋势,没准五年以后,他宋运辉就将有真正的实力和自己掰手腕,倒是鹿死谁手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