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86章 庄生晓梦迷蝴蝶(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某德。

记忆宫殿里的空间更倾向于“描述空间”和“价值空间”。

因为记忆宫殿里的空间无疑同时具有描述性和价值成果。

说起来《老子》,都是先秦时期的古籍了,又名《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所着。

《老子》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性经典,亦是道教尊奉的经典。至唐代,唐太宗命人将《道德经》译为梵语;唐玄宗时,尊此经为《道德真经》。

已经很久远了~

章杉真没想到老子的思想具有如此广泛的普适性~

不过也不难想到,毕竟老子思想的整个体系都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展开。

这个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待定的行为主体(可能是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在未知或不确定的广大境域中走向它所认定的目标(可能很近很具体,也可能很远很模糊)的时候,应该采取何种“走路方式”以保证恒常行进?

也正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老子之道具有普通的类推潜力。

拥有类推潜力,使得老子之道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老子所讨论的道是“大道”、“常道”,是在广阔的领域和绵长的时间里都值得奉行的理想范式,是行动者行进于一切“事件丛林”都值得恒常持守的普遍行为规范。它超越于对具体环境或具体对象物的具体认知之上,因而也就适用于各种可能的情境。这就是老子之道的“恒常普适性”。

或许是读《道德经》多了的缘故,章杉虽然坚定马克思唯物主义!

但如果说在儒道释中硬要选择其一的话,明显倾向于道家。

老子道论具有“普世价值”的蕴涵。

老子所主张的“应该”对各种行为主体适用也就对各国适用,它的“恒常普适性”决定它不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不局限于特定的国情环境。

当方法所服务的目标推向久远,方法论意义上的取舍可以接近于价值取向上的选择。一个既“大”又“常”的道,可以将广大领域与绵长时间范围里所有可行的目标纳入一个重新加以灵活考量的框架。这可以为普世价值的探究奠定一个更为明晰可靠的根基。

不只章杉推崇,似乎很多大科学家也很推崇!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推崇老子哲学,他认为“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了未来人类文明将要达到的状况。”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人与自然越来越疏远的现状深感忧虑。

美国哲学学者卡普拉着有《物理学之道》一书。他认为中国的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同现代物理学高能物理现象有着深刻的相似性。他还在《非凡的智能》一书中说“在许多伟大的传统中,中国道家为我们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态智能。”

据着名数学家陈省身表示,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有收藏《道德经》。他回忆到爱因斯坦家作客时,书架上仅有的几本书就包括《道德经》的德文译本。

许多大数据科学研究者认为,老子的方法有一些特别的可供分析大数据的启示,比如潜变量与指标方法等。

按照这个逻辑来说!

我章杉同样推崇,所以我章杉大数学家+大哲学家+大物理学家+……

咳咳~

思考的虽然有点远,但章杉既确定了所谓的记忆空间不是梦,也明确了记忆空间的性质。

那么他天亮之后无非就是这样的任务了~

主线任务是确定一下记忆空间是不是只能在梦境下开启。

支线任务则有两个

一个是学习绘画知识,以便充分运用联觉这项能力;

二是进一步补充一下《老子》的道论思想~

接下来章杉也不再胡思乱想了,很快就进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