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管那位微微离了自己更近些的外乡公子哥,陆汐又是从怀里掏出两颗出自齐先生之手的鹅卵石。
一白一黑,皆是仅有指甲盖般大小。
这两块色相品貌上看似极为背道而驰的鹅卵石,却都是由陆汐一并在江畔上捡了来的。当初给齐先生送石头的陆汐,不过是觉得这一黑一白又是圆润通透的鹅卵石,给先生的棋盘上添些光泽,应该也是极美的一桩事。至于那个平日里棋盘不离身的桃花巷少年,陆汐从未有过打算。
虽然在陆汐眼里头,叶庆之的嘴巴是能把人恶心坏的尖酸刻薄,但有些听似坏了公道人心的言论,多多少少也是有他的道理,毕竟这位桃花巷的公子哥,也是能算得上一位读书种子。
这位不讨喜的少年原话意思,大概就是这种小物件,不比那药店的“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这种颇有几分“姿色”的小物件,若是给陆汐这种泥腿子雪藏了去,定然是一番暴殄天物的行径,只有给人摆上门面,端上架子,才是熠熠生辉。
陆汐算是把这番颇有些揶揄人的话听了进去,也不管说者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他这位听众算是有了心。至于叶庆之这番言语是否同眼下这位外乡公子,抱了相同目的,陆汐都是懒得去猜,毕竟无论是卵石还是小满钱,如今都是在他陆汐手里“攥着”。
从来没有出过小镇的陆汐,当然是没见识过山下的大风大浪和山上的仙人风采,但是茫茫天意里,少年此刻的心境,却是和那修士里的宝贝疙瘩——剑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仅凭一剑在手,不管是三教老祖还是武道之巅,也是敢问剑身前。
至于这种玄之又玄的“临时心境”,是与那修为根骨还是机缘,万般挂不上钩的,或许某日一个才刚刚提起剑的门外汉,便是突发豪气,有横剑仙人身前的胆量,又或许在剑修林立的北俱芦洲,总有那么几个所谓的剑道魁首,合道剑仙,畏首畏尾,出剑之际沾染上些些犹豫不决,自然便是会慢上几分速度。
当然了,能修行到破镜之后的修士,无一不是心智称绝,根骨奇佳。只是这修行之人本就极为惜命,不然也就不会为了求那遥遥无期的长生,而上山修行。因此越是修为到了高处,那些明明是“深不见底”的大修士们,则是更为的高处不胜寒,这般道理也是与山下那些富家翁和皇家权臣一道说得通的,愈发权势滔天、家财万贯的权臣豪绅们,皆是更为的惜命.......
修士惜命,本就无可厚非,不过若是那剑修也是瞻前顾后,即便是临阵对敌,哪怕对方的剑气剑意皆是不如自己,也是会一挫再挫,落了下风。剑修对阵,如同武夫对凿,不过是后者凭着丹田的一股子气,而前者则是吊着心里头的那份意。所以,哪怕是公认的剑道祖地,琼林剑窟,对外也不过是堪堪三位合道巅峰的剑修罢了。虽然推上台面的说辞,但即便是估背后藏了私,也是富裕不到哪里去的,顶了天也不过一手之数。
陆汐手里头的两枚兜兜转转回了远处的鹅卵石,齐先生说是什么“芙蓉石”,只是陆汐不懂,也没地方懂。因为那个平日里仿佛答疑解惑如少年温酒排菜一般轻松的学塾先生,也是在少年问起这“芙蓉石”是何物的时候,破天荒的流露出丝丝许许的尴尬。不过当时先生说,寻常只能找到泛着粉的芙蓉石,而如今少年能找来一黑一白,是极为大幸的。
少年手中那两枚芙蓉石,都是被齐先生刻了字之后再赠回给陆汐的。一隶书一正楷,黑上些的芙蓉石,被齐先生刻了个“阴”字,另一枚则是有“阳”字在上。
仔仔细细打量摩挲着芙蓉石的陆汐,竟然是有些觉得脑袋昏昏沉沉,恍惚间便是只剩下耳畔那两位外乡公子的言谈和门前忽然出现的一个瘦瘦高高的人影。
瞧见了屋门前透出的人影,
余燚飞眼神炽热,一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