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话,随随是不能踏进清涵院的。
随随沿着林中小径穿过枫林,少人打理,林中枫树肆意生长,红叶如火,仿佛要将小径上的荒草点燃。
福伯将人带到,把院门钥匙交给春条,对随随道“老仆便不妨碍娘子歇息了,老仆和手力、护院都住在前头,娘子缺什么着人来要便是。”
他顿了顿又道“小厨房在东边,穿过林子就到了,柴禾和水都是现成的,每日清早有人来送菜,娘子想吃什么,也可以告诉老奴。”
意思是这地方连个庖人都没有,还得她来生火做饭?!春条吃惊地张了张嘴,这回到底忍住了没说出来。
但福伯瞟一眼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尴尬道“殿下突然吩咐下来,人手一时来不及雇齐,有劳娘子多担待。”
随随却很平静“没事。”
春条如丧考妣,默默打开院门,挥手示意仆役把行李箱笼搬进屋里。
随随在院子里溜达。
小院分前后两进,前堂后室,面阔三间,悬山顶上铺着黑色青掍瓦。
原本是朱栏粉壁,如今朱阑和粉壁都斑驳了。
中庭栽着株枝干虬曲的老梅,还未着花,不知是什么颜色。
屋子里倒是比想象的干净。
几榻、案橱都是新搬来的,竹帘、帷幔和席簟床褥都是全新的,虽然不算富丽奢华,至少干净整洁。
春条面色稍霁,却还是难掩失望,她当初舍得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便是因为心气高。
她把省吃俭用的钱财都拿出来,换的可不是这样的前程。
随随有些过意不去,春条本是刺史府的奴婢,比小户人家的娘子养得还娇,不说锦衣玉食,至少不用自己生火做饭。
结果跟了这么个没前程的主人,连随随自己都不免同情她。
主仆俩把带来的箱笼归置好,净手洗脸,换下满是尘灰的衣裳。
春条也已缓过劲来“奴婢去厨下看看。”
随随前一晚大半宿没睡,这时困倦不已,打了个呵欠,脱下衣裳钻进被褥里“我先睡会儿。”
平常她一犯懒,春条总是看不过眼,要苦口婆心地劝她上进些。
这一回,她破天荒的什么也没说。
因为连她这么上进的人也已看出来,齐王殿下是不可能到这种地方来的。
就算鹿随随真是天仙下凡也不可能。
然而这回却是她想错了。
……
长空如洗,秋日暖阳洒在徽猷殿青碧的琉璃瓦上,闪着点点金光,犹如波光粼粼的湖面。
三年前离京时是春日,也是风和景明的好天气。
桓煊在殿前降车,换乘步辇,行至一半,廊下出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皇帝身着晏居常服,肩披狐裘,头戴黑色纱帽,隔了几丈远都能看出他两鬓斑白,脚步虚浮,脸色蜡黄而惨悴,显然饱受病痛折磨。
若非衣裳是明黄禁色,桓煊差点认不出眼前的中年男子,竟是他记忆中魁伟不凡的父亲。
似乎也没有记忆中那么高了,不知是因为后背开始佝偻,还是因为他自己长高了。
桓煊令内侍停辇,下了辇,快步拾级而上,走到皇帝面前,下拜行礼“儿臣拜见陛下。”
皇帝忙将儿子扶起,眼眶发红“总算知道回来了。”
当初分别时父子俩闹得很不愉快,皇帝仿佛全忘了,此刻他就如普天之下所有爱子的父亲,只有浓浓的舐犊之情。
即便桓煊知道这与他在边关数度大捷有莫大的关系,仍不免心下恻然。
“儿臣不孝,久缺定省,请陛下责罚。”他说着便要再拜。
皇帝一把扶住儿子,不满道“还陛下陛下,连声阿耶都不叫,可是心里还在埋怨阿耶?”
“儿臣不敢。”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