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501 制片人,站起来(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就是《名利场》杂志主办的。

94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有21个年头,气氛宽松里带着一点市侩奢靡,没有贵宾室,保镖、助理、经纪人也不得入内。

媒体需要有邀请函,才能进出。

显然,华夏媒体,都没有这个机会。

“叶秦,叶秦,方便简单地回答两个问题吗?”

叶秦一回头,呦呵,《华夏青年报》,必须卖官媒一个面子。

“首先,恭喜你创造了历史。”

“也不能说创造历史,《聚焦》是一部西方新闻自由价值观的电影,在西方奥斯卡电影节拿到,顺理成章。”

叶秦态度谦虚,“真正算创造历史,那必须是用咱们华夏的价值观,用东方的故事和叙事框架,所以与其关注奥斯卡最佳影片,倒不如思考华语电影如何拍出更多的故事片?”

“你觉得该怎么做?”

“这就是答案之一。”

叶秦亮出手里颁给制片人的奥斯卡小金人。

圈子里一直有这么一句:出钱的不懂电影,懂电影没有钱。

国内给影视剧投钱的,以前是央视、各大电影厂、地方电视台,这几个都是懂行。

之后,煤老板、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甭说这一堆资本,中影都不见得懂电影。

韩三爷挂的制片,《无极》、《富春山居图》,《南京!南京》,滋滋。

只会融资、打钱、搞市场,电影基本是外行,依赖导演、依附导演、死磕导演,甚至给导演架空也无所谓。

像章伟平跟章国师,小王总跟冯裤子,韩三爷跟陈凯哥,甚至不看剧本,看人下菜。

得改!

“你觉得导演中心制不适合目前的华语电影吗?”

叶秦点点头:“导演中心制是怎么来的呢,一般说是老大哥那儿来的,这只是其一,另一个,就法兰西的新浪潮运动。”

当时好莱坞侵入欧洲市场,新浪潮的旗手,弗朗索瓦·特吕弗一批人就坚决“反好莱坞”,抵制“制片人中心制”,也搞导演中心制。

但跟当时华夏不同,几大电影厂可是格外尊重编剧、作家,导戏都要征求意见。

是丫的特吕弗这货给带跑偏了,在《法兰西电影的一些倾向》首倡“作者论”:

拍电影就是写作,真正作者是导演,而不是编剧。

八九十年代,这股思潮在华夏蔓延,甚至引起大讨论大辩论,最擅长好莱坞商业手法的第三代导演,谢劲给“批”的最惨!

以至于极端到“反戏剧”、“反编剧”、“导演中心”,影响最深的就是北电78级。

典型代表,呶,陈大诗人,没制片人压着,不把编剧当人看,那套“新浪潮”早过时。

要不然,法兰西,还有整个欧洲,能把市场拱手让给好莱坞?

“现在该调转轨道,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制片人必须要懂电影,要成为导演的导演,要能电影里担任编剧、导演、制片人、监制、甚至明星的角色!”

《战狼2》,吴晶,制片,第一编剧,导演,演员。

小破球,郭凡导演兼第三编剧,龚格尔制片兼第一编剧。

《无极》,陈凯哥导演兼第一编剧,制片呢,韩三爷,陈虹,能拍得好才怪!

叶秦进入酒店前,高举着手里的小金人:“用这座奥斯卡奖杯,还有今后的电影来矫正!”

……………

酒会中,浪漫的音乐萦绕,柔和的灯光闪耀。

三三两两,男男女女,觥筹交错,勾肩搭背,彼此看对眼,立马火花四溅。

叶秦穿梭在人群间,撞到西尔莎罗南。

“嘿,秦,恭喜。”

“你也是,年轻的奥斯卡影后提名,再来几部,哇哦,也许30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