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寒暄了几句之后,朱瞻基又与郑和的副手王景弘相见,这位被文官刻意隐瞒了功绩的太监,生的无名死的亦是无名。
朱瞻基暗自发誓绝对不能再让这样的事重演,郑和与王景弘可是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文官重要的多。王景弘没想到太子殿下对他这个太监如此热情,有点受宠若惊。
做为皇家奴仆,太监的荣辱与帝王息息相关,太子殿下不出意外必定是下一任皇帝,能在太子殿下心中留下好的印象,未来的地位可期。
与郑和已经五十多岁,时日不多不同,王景弘刚刚四十出头,幼年进宫熬到今天的地位实属不易。心中还是有着更进一步的野望,太子殿下就是他王景弘未来的贵人。
见过两位南京守备太监之后,朱瞻基又与襄城伯等在南京的大明勋贵一一寒暄,尽量做到照顾到每一个人,不使人产生太子殿下倨傲无礼的印象。
最后相见的就是大明南京六部九寺官员,以及应天府府尹等人。一一相见完毕,朱瞻基并没有直接进入南京城,而是不顾旅途劳顿,先去太祖陵寝祭拜了太祖高皇帝的孝陵。
这样一出政治作秀给南京的文武百官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祭拜完毕以后在文武官员的护卫之下从正阳门进入南京城,直入皇城,并在皇城设宴招待南京的文武百官。
席间朱瞻基展现了高超的交往艺术,让每一个人都觉得与太子殿下说话如沐春风,每一个人都觉得得到了太子殿下的重视。
酒宴本就是一个联络感情的场所,这是朱瞻基第一次在没有皇爷爷与父亲在一旁指点的情况下,独自面对文武百官,这种场合最是考验人的政治素养。
一场酒宴下来,朱瞻基给在南京的文武百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文武百官都对大明有此储君感到万分庆幸,大明有此储君乃是大明之福。
酒宴过后,朱瞻基留下了郑和与王景弘,以及从交趾布政使司回来南京休养的黄福。
朱瞻基命宫人守住东宫大门,不许任何人靠近。待宫人关上房门之后,朱瞻基命范安在墙上挂起一副巨大的地图,郑和与王景弘对这副地图异常熟悉,因为这幅图就是根据他们这些年航海所经过的地方绘制出来的。
黄福有些疑惑,看太子这个样子是对下西洋很感兴趣,可是留下他一个文官干什么?难不成还要派自己这把老骨头去下西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