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多少个夏希淳这样的官员,他绝对不是特例。
若是读书人不把心思放在做事上,以后就会给陛下留下越来越多的把柄。皇帝需要的是能做事的能臣,而不是得过且过的庸臣。”
杨士奇与杨荣二人你来我往争论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杨士奇虽然也有私心,也反对皇帝取消读书人的优待,但是杨士奇还是一个修齐治平的标准士人,在得到好处的同时,也愿意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心力,与他有同样想法的是内阁辅臣金幼孜。
而杨荣与黄淮就是典型的读书是为了富贵的代表人物,家国天下对他们来说只是挂在嘴上当做资历,还有一个刚入阁的杨溥,由于入阁时日较短,加之十年的牢狱之灾,让他更加的谨言慎行。
如今的内阁已经隐隐有些对立,杨士奇与金幼孜属于愿意躬行做事的实干派,而杨荣与黄淮就属于嘴炮无敌,落到实处什么也干不了。
偏偏只说话不做事的人,专门盯着做事之人挑毛病,对做事之人各种弹劾。正因为不做事,不做事就不会出错,这些嘴炮最后都成了高官。
大明朝的官员也不是傻子,大家发现原来想升官发财,就不能做事,因为只要做事就会出错,不做事的人恨不得拿着放大镜寻找做事之人的错误。
不这样做如何能显示出他们的存在感,动动嘴就能获得功绩,就能身居高位。长此以往人人都愿意动嘴,而不是躬身做事。
于是大明的官场越来越务虚,‘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发展到最后成了只要做事之人,必然被弹劾。
世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有终南捷径的时候,没有人愿意一步步攀登高峰。
不管内阁的意见有多么的不统一,圣旨还是明发了出去。随着邸报发往全国,官员无故辞官将会被革除功名的消息传遍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地方官员都感觉到了脖子上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再想在官场混日子,不想混就回家享受生活,这样的好事以后可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