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绝对物质(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二十三章、绝对物质

既然客观唯心论者提出“绝对精神”说,那么纯粹物性论者也应该有自己的“绝对物质”说。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绝对物质”的思想理念,也就是孔子晚年提出的“天人合一”学说。孔子晚年的思想重点放在天下大同上,并从理论上寻求解决天下分治的现实,力图通过理学思想形成倡导天下大同的结果。所以孔子通过研究《易经》得出“天人合一”的结论,而天人合一的意图就是天定人为的思想,就是一切事物皆在既定中发生,也必定在既定中结束的思想理论。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通过爻变计算出来,有循环往复性,当你找到峰值扭矩点就等同于找到规律性。比如股票的k线图,当股价涨幅达到峰值时,下跌就是必然的现实。

《易经》是以阴阳为理论,以爻变计算峰值的学问。古代中国没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说辞,但《易经》阴阳理论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实质。

《易经》成文后衍生出来的思想门派多如牛毛,但是无论各门派如何阐述自己的思想,归根结底还是以阴阳为依据的《易经》理论,这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思想无论从何处来看都与唯物论息息相关,孔子的核心价值观是“天人合一”,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所谓“天”,道理上讲就是自然,自然法则,自然规律,自然科学等等,通俗地说就是我们两眼看到的东西,看到的世界,看到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唯物论者认为的物质基础。“人”不用说,人就是指人类自身,也代表一切生灵。人含义抽象,代表性广泛。如人、动物、植物、灵魂、思想、意识、爱心都包括在“人”字之中,虽然没有唯心论者所坚持的意识映射物质,但也含有意识存在的成分。只是汉文化的“人”不是西方唯心论的“精神”概念。汉文化的“人”仍有物性的人的概念,但并非绝对的灵性或事物的概念。孔子天人合一中的“人”含有“精神”概念。

那么“天”与“人”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构成要件,“天与人”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名词及含义。当天与人合同到一起时,也可以定义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也是存在与思维的一致,并形成事物从生到死,再到重生的循环过程,最终形成“绝对物质”的必须条件,形成物态的物质从生到死再到重生的循环过程。

只是孔子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事物以物态的形式达成“绝对物质”的状态,完成事物从生到死,再到重生的循环过程。但在《易经》文化里没有那么复杂,没有自然阶段、逻辑阶段和精神阶段存在,只有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汉文化没有逻辑阶段的中间阶段,因为汉文化是二元文化,只有生死两念,事物从生到死没有中间成长概念,但有长生不死的概念,在道家文化中有生命长存,永生不死,形不朽神不灭之说,有仙道轮回之说。

在西方文化中由于有三元理论,哲学达成了aquot主观精神aquot、aquot客观精神aquot和aquot绝对精神aquot三者的统一。但汉文化由于受《易经》阴阳二元文化的影响,只达成aquot主观精神aquot和aquot绝对精神aquot二者的统一。也就是说在aquot主观精神aquot下事物从生到死,或直接从生到重生,超越死的概念,直接达到长生不死的“绝对物质”的状态。在“绝对物质”状态下无条件接受一切现实,达成物质重生的绝对现实存在。

也就是说物质在脱离意识达到“绝对物质”的条件下,与“绝对精神”一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一样最终达成舍生取义的利他主义精神,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是把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无私奉献精神。

也就是说当事物处于“绝对物质”状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