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结束了,同窗们马上就要分手,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走上工作岗位,由消费者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要把知识变成动力,为祖国的建设给力。 分别在即,四年同窗的情义,思不断,理还乱,何日再相会,那是个未知数。同窗们一次次地握手、拥抱,互送祝福。 高原和白雪当了红娘的五对男女手挽手,向高原和白雪一次次道谢,依依惜别。他们对对情投意合,对为他们牵手的红娘感恩不尽。新的生活开始了,他们双双奔向自己工作目的地。 当时毕业生的分配方案,原则上是哪里来哪里去。城市人可以要求分配到县城工作,但县城农村人决不可以分配到城市。 白雪是城市户口,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省城。她那优异的学业,被教育部门直接分配到育红中学当物理教师。育红中学座落在省城的中心区域。它是省城的重点中学中的重点,和育人中学就象双胞胎,在民众心目中同等重要。 育红中学距白雪的家有三公里的路程。白雪每天都是骑着单车上下班,提前半小时到岗。重点中学就要有个重点中学的样子,老师更是身先士卒。 高原原籍属于农村户口,他无法和白雪一道进入省城。如果他回到原籍,高原会有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因为他是当地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为了白雪,为了白雪的父母,高原把所有的名和利都放弃了。他选择了到平台中学任教。平台中学距省城60多公里。 平台中学就是平台县一中。这也是省重点中学之一。 平台中学校址位于县城外的西南角,距县城南门不足两千米。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赫。它象一个高高的城堡,和县城遥相呼应。 平台中学的原址是一家大地主的庄院,占地约六万多平方米。它比周围的地势、村庄高出约四米,就象一座古代的城堡高高在上,俯瞰四周傲视群雄。在冷兵器时代,这里恐怕是一座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改为中学后,大门口修建的很有气派,台阶向前延伸出有百米之多,步入学校门口上的台阶,就象是登上了人民大会堂。 平台中学的教室都是按苏式蓝图建造。当时,我们称苏联为老大哥,方方面面都向苏联学习。 教室向阳的一面也就是南面,是玻璃窗上立玻璃窗。也就是说,从地面到窗台只有一米高,再往上就全是玻璃窗,一直顶到教室的房檐,采光特别好。教室的阴面也就是北面,只在墙的上部,留着一个50公分高的小窗户。这样,教室的北半面,光线明显不足。 这种设计蓝图,显然带有浓浓的地域风味。苏联地处北极圈气候寒冷,教室北面墙上的窗口当然是越小越好,阳面采光当然是越大越好。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温差和他们那里有很大差别,这种设计就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平台中学西面一公里处,就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沙河。这是一条地下河,河水由北向南流。一年四季流水潺潺,从没有断流的时候。河两岸都有近百十米宽的沙滩,上面都是绿树。夏天每逢周日,那些不回家的学子,喜欢到大沙河中去游泳,在绿化带中去温习功课。 平台中学是个全日制中学。分高中部和初中部,每个年级四个班,全校就是二十四个班。也经常扩大招生范围,有时一个年级也招收六个班或八个班。 高原到平台中学报到,和一位叫叶平的老师住同一间宿舍。高原和叶平同龄,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叶平是本地人,周日,他都要回家去和家人团聚。 晚上,叶老师盘着双腿坐在自己的床位上。 “叶老师,你每天都要练功?” 叶老师好奇地打量了高原一下笑到“我这就是个吃饭动作。” 高原马上反问了一句“什么?吃饭动作?” 从高原吃惊的眼神里,叶平老师发现了什么。他马上问到“怎么?你们在炕上吃饭,不是这么坐?” 高原更惊奇了“怎么,你们在炕上吃饭?” 叶老师知道要有奇闻了,他问到“你们怎么吃饭?” 高原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