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上杉殿一席话,在下往年多种疑惑迎刃而解,所以上杉殿在这松山城不惜花如此重的代价来训练士卒,增强战力是根据这军略而来?”太田资正目光炯炯地看着上杉宪义。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探究的意味,他想知道上杉宪义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按照这《孙子兵法》的计篇所为。
上杉宪义摇头道“并不完全是,虽然我的行为有《孙子兵法》指导,不过其中的练兵方式却不是这本书,而是另一本《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是明朝名将戚继光在北方抵御鞑靼写的一本兵书,它的内容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等。
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此时的戚继光还在登州的卫所,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于是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太田资正听罢,惊讶道“上杉殿家学如此渊源?”
上杉宪义摆手道“此《练兵实纪》本是明国大将戚继光所著,在下遇上一游僧,并且帮助了他,他言与我有缘,便赠予在下两部军略,随后云游去了。”
“嘶!”太田资正倒吸一口冷气,心中冒出想法道莫非上杉殿是大气运之人?或许这就是佛祖所说的因果吗?
上杉宪义说道“今日暂未与诸位诉说,只是因为顾及诸位初次接触,所以未曾言明。太田殿,等会可与在下一起观看练兵。”
上杉宪义将计篇又讲了几遍,随后说道“大家晚上闲暇时可以思考思考这计篇,日后我会询问大家的读后感。”
“哈!”
下方诸武士大吼一声,可见他们内心的激动,就是这计篇,就是他们只学了一点点,但是在这个知识匮乏的时代,也足以作为立家之本。
在日本,知识基本都被京都那群落魄的公卿掌握着,也就那些家有余财的大名能够把孩子送去京都学习文化。
除去家学,这就是那个时代能够学到知识的一个途径,剩下的就是去寺庙神社学习佛经和请神咒语了,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只能安安心心的做个文盲。
……
上杉宪义随即带着一众武士离开,他将这些武士分配到各个小方阵里,然后命令他们接受和足轻一样的队列训练。
按照练兵实纪之说,首先确定各级军官,按照上杉宪义实际情况,一百多人的方阵内确定足轻大将,足轻组头,奉公众,普通足轻。
奉公众在队伍充当比组头还低一级的小队长,大概统领十个人左右。
足轻组头统领人数在三十余人,足轻大将统领一百多人。当然也有势力大的大名,足轻大将统领五百多人,也就是一个备。
首先由奉公众挑选十个人,然后互相辨认,练兵实纪是以鸳鸯阵为基础,这里暂且不表,上杉宪义规定的方阵就简单一些,也就是木楯手,枪足轻,弓足轻。
每一队分两名木楯手,六名枪足轻,两名弓足轻。
如此三队组为一个组,设一组头,四个组设为一方阵,立足轻大将。
四个方阵为一个备,设立侍大将一职。
如此编制,随后设立旗帜,锣鼓等。
按练兵实纪为例,自小队长开始背靠旗一面,手下持旗足轻一名。不过上杉宪义根据自身情况,足轻也将有靠旗,只不过与其他小队长,足轻组头等靠旗有区别。
接下来就是设立军纪,戚家军为了能把听令行事刻在骨子里,是故,军纪严苛。
夫军中可使必斗者,军礼也。军礼者,名分也。兵法斗众如斗寡,刑名是也。意正在此,彼临敌用命,系于平日有礼,礼不可逾闲,则知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