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民康物阜、国泰民安。
酒饮三盏,年宴的氛围活络了起来。李从善端起酒盅移步上前,躬身道“皇上,在下受江南国主之命,毕献方物,以表心意!恭祝陛下寿与天齐、彪炳千秋,愿宋国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原是江南郑王爷,果然人中龙凤!”赵匡胤举起酒樽,在空中顿了顿,抬袖饮下。又道“几近年关,诸事繁杂,一直无缘与郑王一见,还望郑王爷莫怪朕疏忽怠慢。”
“岂敢!”李从善早将清酒一饮而尽,回道“陛下日理万机,福佑中原,乃宋国之幸!”
“早闻王爷雄才大略、纬武经文,今日得见,果是龙章凤姿、深明大义!”赵匡胤此言一出,殿中诸人皆含笑附和着,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郑宾站在一边暗暗地握紧了拳头,低声冲身旁的男子恨道“这宋国皇帝甚么意思?造了这么顶高帽,还想诋毁郑王有篡位之心不成?”
“皇上高誉,从善愧不敢当。”李从善淡笑着回头,“适才得见贵国晋王爷,方知何谓明德惟馨、高山仰止。想来晋王也是同善一样,自小追随兄长左右,耳濡目染罢?”
他这一番话说得平淡无奇,却似绵里针一般,将矛盾转嫁到了赵匡胤与赵光义之间,最后还不温不火地拍了宋帝和李煜的马屁,当真高明。郑宾身旁的男子颇感讶异地望向殿中央——或许,赵匡胤说得不错,他比李煜更适合那个皇位。
待他的思绪抽离回现实中时,李从善已经回到位上坐下。宫人依序呈上精致的菜品,郑王命他二人在后头坐下共饮。
晚宴过半,赵光义起身向皇兄敬酒,顺次到了江南郑王的座前。
对饮一杯后,赵光义隐有醉意,不苟言笑的面上泛起红光。他晃着手中的空樽,问道“未知郑王贵庚?”
“三十有二矣。”
“本王虚长郑王爷一秋。”赵光义弯腰提起案前的酒壶,不经意道“你我年岁相仿,又同为一国亲王,今日得见,方知何为英雄相惜,故人恨晚……”
听着他话中大有蹊跷,就差没说“同为君王胞弟,却屈居人下”之语了。李从善淡然一笑,只作不知“本王亦如是。辞旧之夜得识诸君,共聚一堂、开怀畅饮,好不自在!”
“团圆年节,郑王身在他乡,可思莼鲈?”
若是乐不思蜀,则于国不忠;若归心似箭,便不知好歹。这看似普通的一问,却大有乾坤。
“得蒙皇上与王爷的盛情款待,善不胜感激。只是岁末琐务繁杂、家中稚子尚幼,善上不能为君分忧,下不得修齐家室,实在惭愧!”
“郑王当真是忠心耿耿、国之栋梁!”赵光义斟上酒,叹道“新正之时,国主却劳郑王出使在外……嗐,不谈这些。听闻令正乃是林仁肇大将军之女?”
李从善微微颔首,等待下文。
“皇兄早年行军打仗之时便闻江南战神之名,仰慕已久,故而千金求得林将军画像,就悬挂于这汴京城的枢密院之中,改日本王邀王爷前去一观!”
赵光义这一番话看似是要印证赵普的说辞,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不瞒晋王,前些日子赵相领善在京中游赏之时,已见识过枢密院中的画像,当真是画技高超、惟妙惟肖!无愧于千金一画之名!不过,王爷既如此说,倒提醒了善。既然皇上对林将军青眼有加,善倒有一人引见——”李从善顿了顿,扭头向身后道“卿砚,上前来。”
“是。”他身后的年轻男子应声上前,在一步之遥的地方站定,唤了声“姐夫。”
赵光义的瞳孔倏地放大,不住地上下打量着男子,五官勉强保持在方才微笑的弧度“这位是?”
“内子的弟弟,林仁肇之子,林卿砚。”
“将门虎子,将门虎子……果然气度不凡、后生可畏!”赵光义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