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章 离梦杳如关塞长(终章上篇)(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去,你我只能信他。”

……

中原人对“天”字有着无上崇拜。

前朝追风逸尘的神骏良驹,被称作天马。本朝征服四夷的年轻帝君,被称作天可汗。

而大唐的都城长安,这无边繁华之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被称作“天街”。

表面上浩大壮阔的长安城,其实与帝国的其他州城没有什么分别,皆用“坊”对子民进行极为封闭的管理。这个朝代,和后世的许多朝代亦没有什么分别,子民是没有纯正的公共政治生活的。

只有被动地接受王朝统治者利用“宣示”功能制造的政治效应。未受过真正启蒙的子民,倒越来越乐于参与这种猪栏模式的围观活动,毕竟,虽然人长有脑子,严肃地思考、周密地表达,却也挺累人的。

而朱雀大街这条天街,无疑是宣示、甚至炫示的最佳场所。

这条街上,天子恭迎经像、使者组队觐见、官府出面祈雨、商胡络绎而来,以及死囚犯掉脑袋前被押着游街、以儆效尤的,藩镇军队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后入京表忠心的,甚至亲王聘妃、公主出降之日遮拥主道、歌舞喧哗的……草民能想到的所有大场面的热闹,几乎都能在朱雀大街上看个痛快。

今朝这个吉日,又比上述的热闹,更好看一些。

嫌俘,阅兵。

还有何事,能比上头两件,更刺激个性尚武、国运又见衰的唐人吗?

今年重阳不登高,登高只登大树梢。

日头将将完全从东方的浓云中挣脱出来、向东南方向冉冉攀升,朱雀大街两边的粗壮树木上,竟然已陆陆续续有身强力壮者爬了上去。

他们一旦在树上坐稳了,就悠哉游哉地,以隔岸观火的姿态,欣赏眼皮底下那些没有猴儿本事的长安男女,正为争夺街边头排位置而争吵。

“嘘,嘘,挥旗了,击鼓了,来了来了,南边好多人马进来了……”

直到遥远的明德门传来一阵接一阵低沉如闷雷的鼓声,草民间的争执才应声而息。大家身上留的都是长安人的血,何必耽误彼此在今日看一场长安城的大戏。

五品郡夫人王氏,今日也是寅时就起身梳妆打扮了。

当然,她出现在朱雀大街边时,因为拥有京兆尹特设给达官贵人家眷的专席,而不必狼狈地混在挤挤挨挨的百姓人群中,以免有失体面。

这并非需要戴五钗冠、穿翟衣的场合,不过纷纷投向王氏、羡慕她养了个有出息的儿子的目光,足以比过任何一件礼服的荣光。

贵妇们打交道时,直接恭维对方家中阿郎的因公受勋或者升官换袍,似乎不太高级,略显急吼吼的市井气。故而,她们都将话题集中与跟着祖母出来的皇甫家小郎君身上。

“老夫人好福气,孙儿生得乳虎一般,一看就出自将门。”

“瞧那一对神采飞扬的凤眼,和皇甫大夫一模一样,真是一等一的相貌。往后,只怕满长安的秀雅金闺,都想做老夫人您的孙媳呐。”

王氏回过身,从郭媪手中接过讱儿,自谦地应酬着:“吾等寻常武人之家,哪里敢高攀公卿学士们。况且好男儿,先立业后成家,吾家小儿一副身板倒长得结实,与他阿爷一样,将来入了神策军,能为圣主执戈卫戍,最是大造化。”

众人纷纷称是,又殷殷问起皇甫家的渊源,自然知趣地避开了罪臣二字,而是大谈特谈这户门庭算得从河西陇右传到了安西四镇,今日当家的后辈能与二代三代安西军一同驰过朱雀大街,去到大明宫领受圣恩,当真是令人感慨天道之妙、轮回之缘。

皇甫家的管事,赵翁,在老少女子们叽叽喳喳的聒噪中,如所有精干又识分寸的老奴般,垂袖立于王氏身后恰当的距离内。

当维持秩序的武侯们经过时,他才会趁着喧闹抬起头来,望向不远处的大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