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辽东来的船
翻来那告急文书来读,徐清胆战心惊:
“海上忽来三只大船,下来千余贼寇,屠烧数村,掠其女子粮食,复入大海”
海上来贼,莫非是倭寇?可现在哪里来的倭寇,还是棒子?没听说唐朝也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啊,怎么回事……不过那告急文书上写的有三只大船,千余贼寇,想必是有目击者的。
到底是什么人,能制作能乘几百人的大船,行驶到沧州边上闹事。徐清第一想到的,是谁能建造如此大的船?
华夏的造船业算发展不错的,汉朝的时候,便有能乘坐上百士兵的大楼船。到了三国时期,更加不得了,造船业发达的东吴,能造出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的大船。当时的吴国,还可以从海路志愿远在辽东的公孙氏。由此可见当时船只之远航能力。吴国在灭亡时,被晋朝俘获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可见造船业之盛。
到南朝时,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为了提高航行速度,特别是大科学家祖冲之,造出了装有桨轮的船舶,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史书上记载他"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称为"车船"。
到隋朝时,隋炀帝未来了要到扬州一游,命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他本人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竟有多达120个房间。由此可见,几百人乘坐的大船是有条件造出来的。
可隋末大乱,一直到了唐初之时,百业凋敝,这海盗怎么可能造出来?徐清不解,调集了三千精兵,驻扎近海地区,以备海贼再来。而他自己,则带着护卫和黄骅县令詹增一起去调查一二
被洗劫过的村庄,尸体已经被清理干净了,还残留着各种烧焦、血液的痕迹,海风一吹,呼呼的响,仿佛冤魂在这里四处游荡。
詹增找来目击者,原是个老渔翁。老渔翁说,那日他在远处钓海,幸免遇难。贼人渐退的时候,才敢出来查看,看见大船三艘,小轲几十叶,贼人千余如潮水一般退往海里。半日不到,海面上的大小船只已经消失。当初詹增赶过来,只剩下了烧毁的村庄。
这老渔翁只记得清船和许多许多海贼,问他那些海贼的衣着装备,老渔翁便说不清了。隐约知道来者穿着破烂,有斧子之类的武器。
徐清再到旁边村庄,问遍了所有老人,都说从小没见过没听说过有什么海盗。
这就奇怪了,这群海贼忽然而来,有快速离去,所为何事?牛吃草是老兵,他说出了一个猜想:
“这群人尽数洗劫了村里的粮食,想必缺粮。现在春末,差不多是青黄不接之际,村里粮食肯定不多。如此,那些海贼获得的粮食必定不能长久,不过几天,极有可能再一次上岸。”
“此话有理,可这大船日行百里,下次上岸,也许就不在沧州了。”詹增也是才想到。
徐清巴不得他不出现了,可一想好几个村子的人就这么被那群海贼杀的杀,掠的掠,心里又不甘心,他道:
“海兴沿海多红树林,宽有数里,海贼不会上岸。要是上岸,海贼仍然会选择黄骅。如果海贼逃离,北上到了辽东,那里不是我唐土,南下则去山东等地。无论再劫掠哪个州县,都是我大唐的损失……”
徐清沉吟一下,让詹增代笔按他的意思写下通告文书,派骑兵加急,通告沿海州县,有一帮海贼沿海劫掠。
沧州境内,徐清将三千人分兵驻扎,互成拱卫支援之势,又掉黄骅,海兴二县的团结兵,巡逻警备。这般如临大敌,徐清既是不爽也是无奈。他手里要是有个几艘大船就好了,出海直接干他一仗。
三天过去,没等到海贼上岸。徐清倒是等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