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迁都跟打安南,先进行哪一项?(2 / 8)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黄河大决,河水遂自淮水流入海,造成此下之不利。

自春秋到清末,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感兴趣的可移步左着的话查阅,就不放在正文了。)

周定王之后,沟洫不修,遂造成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患。黄河水患的两大成因,在于河汛时期水量突然暴涨,以及水中挟带泥沙量太多。上两者,主要是中游山西、陕西、河南诸省支流所促成。

至于开浚运河,目的在为漕运。但对于北方原来水利,却有损无益。隋炀帝开汴渠,沟通了黄河、淮河与长江,促进南北水运连贯之利。但正如宋代丁谓所分析,炀帝将幸江都,遂分黄河之流,左右筑堤300多里,因此造成散漫无所之水患,使陕西、河南一带,尽成泥浆卑湿之地。

大致来说,黄河的大水患多在宋以后。继续糜烂之区,面积达数千方里,凡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安徽、江苏各省,历遭河水肆虐,北方元气因而为之大伤。

李原名闻言,当即恭敬回到:“殿下但闻无妨,我等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方世玉缓缓问到:“黄河之水,为何为黄?”

“吏部负责挑选人,为受灾地区,送去应急钱粮,至于黄河的治理,想治理,就得先想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色的?等你们找到原因了,对症下药,就能防范于未然了。”

方世玉摆了摆手,想彻底治理好黄河的水患,无异于痴人说梦,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玩意那么多专家,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只是仅仅让黄河不会肆意决堤罢了!

一旦水位上涨,降雨量超标,黄河一样会发生水患。

方世玉虽然领先了这个时代的人数百年的经验,但对于水利工程,基本是个门外汉,顶多也就是结合经验,给点方向,想治理,那还是另请高明吧。

若是换个问题,方世玉大概会绞尽脑汁,但是黄河水患这种事情,他确实也没啥办法啊。

“黄河之水,之所以为黄色,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数千年前,咱们的古人就已经搞明白了......”众人闻言,当即回到。

甚至已经有人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方世玉,天雷王殿下这是海风吹多了,进水了?

这问题不是常识吗?

“没错,问题不是水,问题就是这些泥沙,因此,黄河两岸的大坝,需要逐年累高,才能起到效果。但这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根治。”

“黄河的泥沙也会逐年增加的,尤其是黄河地步,淤泥的高度经过数千年的累积,更是难以想象有多少。这些泥沙,才是导致黄河水位升高的罪魁祸首。”

方世玉话音落地,这下所有人都愣住了,这特么不是废话吗?

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啊!

虽然觉得方世玉说的是废话,但是依旧没人敢明说。

方世玉也傻眼了,特么的,还以为古人啥都不懂呢!

“诸位不要着急,本王话还没说完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黄河的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起码需要好几代人,坚持不懈,才能起到成效。”

“如今,咱们只能从朝廷出发先给灾区送去一些救灾物资,以防不测。治理的问题,咱不能哪里出事了,就治理哪里,咱应该从泥沙入手。泥沙从哪来的?你们就算没去过黄河的源头,应该也听说过。因此,工部可以派人从源头,清理泥沙,堵住泥沙。”

工部尚书顿时皱眉道:“殿下,您的意思是,咱们要派人实地勘察,找到黄沙汇入河道的地方,堵住那些泥沙?”

方世玉点了点头。

“只有这样,才能根绝黄河的水患。始皇帝数千年前都可以修建长城,咱们治理一个黄河,就算一代人不行,那就十代百代,子子孙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