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拨到晚会开始前。
“我是马季,你是赵炎。”
“我的戏份多,我是马季;你是捧哏,你是赵炎。”
主角和配角分赃不均啊?要不要打一架?江奕捧起膀子准备看一场好戏。结果刘伟和韩刚自己觉得没意思,停了,可是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轮到江奕上场:“你不是马季,你也不是。你就是刘伟,你就是韩刚。不要去揣摩别人或者大师,你永远做不到,做到了,你最多也只是一个二流的马季。但是,谁能说你刘伟今后的成就比不上前辈?你有更好的条件更好的老师,马季以前有收音机可以听歌吗?有我这样的好同学做参谋吗?你们的比他高多了,为什么还要放掉这个时代的阳光大道、再去走以前的小路?”江奕的话,对于这个年代还有些超前,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不太鼓励发挥自我意识。但是,说得很在理,尤其对于二代而言。
火候还不到,继续催眠:“现在回答我,你是谁?”
“我是马,刘伟”、“我是韩刚。”
“刘伟,你是最好的,因为你敢于站出来、分享你的感想;韩刚,你是最好的,因为你敢于站出来、突破了自己的极限。”两个最,晕了。
“刘伟,你为什么要上台?”“我觉得挺好玩的。”
“那就让他们看到最好玩的,你怕什么?”“我怕演砸了出丑。”
“你越是出丑,他们越是觉得好玩,那你还怕出丑吗?”
“...,…”
“那你究竟是为了让他们觉得好玩,还是为了自己不出丑?”二选一,必须的,而且是发自灵魂的拷问。刘伟懂了。
“还怕吗?”“不怕。”刘伟很快进入了角色。
“韩刚,你最怕什么?”“我...”
“你怕你爸爸。”“是,”脑袋低下了,地球上的一中人都知道啊。
“你想不想让你爸爸对你认错、觉得你最棒?想不想?”江奕步步紧逼。
“想,他妈的我做梦都想,让他给我认错。现在你满意了?”韩刚的脖子都红了,看得出他被激怒了。
“嗯,还可以,但是不够满意,今晚你爸爸也来了,你敢吗?敢让他向你认错吗?怎么这就怂了吗?”
二代们,调皮捣蛋不受待见。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尊心特别强。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可以收到奇效。
轮到刘伟和韩刚上场了。在开场之后,就是两个人比收入。“我的收入啊,不高不高,不到1万块。”“具体点儿,到底多少?”
“251,减去一块。”嗯,有个包袱。对于笑点还比较低、娱乐比较缺乏的九十年代来说,足够了。
“别光顾着问我。那你呢?”“不到100万”
“说实话!”“260。”
“我说的可不包括奖金。”“你们奖金多少?”
“540。”90年代已经从上而下开始了工资制度改革。二十一世纪的人可能理解不了,工资改革怎么会自上而下改革?没错,扶桑国学者就认为华国当时没有企业,只有工厂和工场,因为只有加上政府,才有生产、薪酬方面的决策权,才是一个他们理解的完整的企业。
“真的,540?不行,我得找领导问问去?”“那你多少?”
“我啊,我是600,我得问问领导凭什么发给我这么多。”这个包袱必须得鼓掌啊。
最大的高潮还是在高中几年学制部分。当冒充北大在读的刘伟猜测高中需要读几年的时候,直接引发了井喷:“五年,六年,两年”,一片片故意误导的观众答复铺面而来。
“感情大家都想读个高五高六啊。”这里也有个包袱,就是确实有同学复读了好几年的,从复读第一年算高四向上叠加就行。这个也很应景,听取蛙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