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没钱不说,以后打广告也费钱。”秦成孝说出了今后的打算,刚才自己说得这么严肃把一些人惴惴不安。这些人是江奕心里的宝贝,他也要给大家一个长期打算,把他们留住。
“水泥厂还需要打广告?产品质量好了,大家肯定就跑过来了吧?”以前不都是这样干的么?
计划经济时代的确是这样,各个县域都有自己的经济布局。一个县里还需要做什么广告,口口相传就行了。在封闭、割裂的时代,这是地方经济保持最低安全的良方,在交通通畅的全国性大市场时代,就成了低端、重复建设的代名词了。
“以后的水泥肯定不是在本地卖出,而是要卖到珠江那边,甚至大西北。”秦成孝说出来这些,自己都在佩服自己。江奕这小子还能给自己上上课?
“秦经理,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更深一步?比如木材厂、水泥厂都是围绕建材来的,现在大湖城都在建公寓,是不是可以在东北建一些家具厂,直接在这里深加工?”刘成鸣受到了鼓励,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确定留下来后就开始和家人畅想着搬进新家的事情,对象也是经常带着儿子去看看公寓的建设进展,计划着采购哪里的家电、什么样的家具,所以他很快就从水泥采购延伸到了家具。
这不是没事找事么?大家看着他。
可是秦成孝却慎重地考虑着。别人看不透江奕,他却能猜个七七八八。这小子张口一个便宜劳动力、闭口一句降低生产成本,根基却是在为当地过剩人口找到工作。要不然干嘛第一个在东北设立了这么多培训机构、招聘了这么多转业兵,还一再把商品采购向这里倾斜?
“这个提议···非常好。不过现在大家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把水泥厂收购的事情抓紧了。这样吧,这几天大家先把各自负责收购的水泥厂再多联系一下,水泥厂的东家那里也去沟通一下,尤其是管钱的领导更要加强沟通。三天后大家再一起商量。”秦成孝三言两语就结束了会议。
刘成鸣晕了。自己提了个不伦不类的建议,秦经理究竟是开心了,还是嫌弃了?明明是说“非常好”的啊。
走在倒数第二位的郑旭伟是个人精,过来安慰一下:“刘工,大意了啊。以后咱们就事论事就好了,扯得太远了反而让领导觉得咱们浮在表面上。不过还好,咱们只是暂时在东江国贸待一段时间。”
一句话说的刘成鸣更没底了。连带着三天都放心不下,有些憔悴了。
明天就要开会讨论了,刘成鸣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向秦经理当面解释一下,以免明天在大家面前又被抓典型:“秦经理,前天我提起来建家具厂的事情,想得也不太清楚,您别太上心了。”
“郑大学生啊,进来进来。”秦成孝倒是没怪罪的意思。
“我是刘成鸣,经常和郑旭成在一起,让秦经理您混淆了。”
“哦,哈哈哈,你看我这记性,”秦成孝拍了一下额头,“我正想找你呢。你这个家具厂的提议非常好,虽然辽省这边的木材资源不够多,在黑、吉两省还是有不少的,可以在那边开设家具厂。你有没有认识的家具厂的熟人?”
“这个···”刘成鸣愣住了,剧本拿错了咋的,秦经理你这是唱的哪一出?
“我和老板沟通过了,就是最终的出资方,他也非常支持你的这个提议。哈哈哈,如果真能实施,那需要的人可就多了去了。”
“需要的人越多,成本就越高吧?”刘成鸣还是不上秦成孝的思路。
“哦,咱们收购的时候不是要裁掉一些人员嘛,也怕他们没活儿干闹事,家具厂很多程序也不需要那么多技术,那些简单的傻大粗的活儿交给他们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家具厂需要很多技工操作加工机器,可以把那些国营企业里没活干的技工找过了。”秦成孝深得江奕真传,撒起谎来脸都不带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