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3章 中华料理店(3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了,”江奕正愁没地方找钱、不好意思一再向杨书记开口呢,“您还记得粤省珠三角贫困家庭的故事吗?”

八九十年代有一个段子,说的是珠三角家庭年收入不到10万的村委会要进行补贴。那个时候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家庭年收入不到一千元。

“这个怎么可能不记得?你们政治学课本上不是有嘛,很多人经常举这个例子。”

“书本里里没说清楚,我们老师说他们的收入来源实际上主要是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商实行以租代售。”江奕只说了这么多。老杨肯定去考察过,只是没想到兰陵有这个机会实施。

香江、湾湾的商人很精明,不宽裕的资金根本不会投入厂房、基础设施等领域,而是以最低的成本起步,租厂房就成了普遍现象。这与大部分人以为的外资企业买地的印象不一样。

“你是说我们兰陵也这么操作?”杨书记的代入感很强:“苏联产业园能这么做吗?还有今后的通讯产业园之类的,是不是都可以这样?”

“这个您要跟黄市长谈吧?”黄市长现在是苏联产业园的负责人。

“政府里的人做这个还是不够专业吧,”杨书记有些犹豫,“而且以后要是租不出去怎么办?这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看还不如直接把钱借给你们,钱放在你们那里最能生钱。”

“我们可以先预签10年的租约,基本上能回本了,但是政府要答应我们,十年后以1元钱的价格把厂房转让给我们,”江奕说的这种模式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当期支出,又不想单纯地租用厂房、丧失资本增值的机遇,“如果您把钱借给我们,您就不怕纪委呀?”

竟然被一个小孩子教训了,杨红星赶紧看了看赵丽萍,还好离得比较远。

他压低声音说:“现在可以拿出一半资金来,够用吗?”

“这么多?10个亿可是用不了,两个产业园现在还没有完全张开。不过要是这么多钱的话,倒是可以考虑把电解铝厂、造纸厂这些耗电大户迁走了。”

杨红星不答应:“那怎么行?多少人指望生产线生活呢。”

“书记,如果那些耗电大户不走,其他产业用电不够啦,”现在已经在部分区域限电了,这是九十年代大部分地区的通病,“如果支援一下东北地区,那里还能集中起来更好地做好污水治理和环保,而且全国不就那里的电力最充沛吗?”

东三省的“老大哥”称号不是白叫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完整的工业链条,加上近些年开工率不高,所以电力、交通运输反而是全国最宽松的。90年代在东北读大学的都体会不到春运的残酷性。

“又关造纸厂什么事情?”杨书记心疼了,一下子要挖出去这么多?

“整个运河流域的绿化率都不高,就是这些造纸厂、冶炼厂闹腾的。我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运河沿线的树可多了,后来都被偷偷地砍伐了。”京杭大运河失去南北大动脉的机能以后,两岸的树木植被就没落了。

“要是几个亿拿出来,还真能把这些落后的产能迁移出去。这样一方面加大电力投资,一方面推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后的兰陵该是什么样的景象?”老杨魔怔了,没有注意到江奕的离开,没有注意到赵丽萍的到来。

“你怎么能跟一个小孩子谈这样的事儿呢?还几亿几亿的,是你傻了还是他成精了?”赵丽萍抱怨着丈夫。

“他可不成精了么。”老杨现在都记不起这个孩子只是个高中生了。

接下来要赶紧提出建设电厂的规划了,江奕说明年是审批的好机会,应该错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