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产业园了,彭城的产业园也和兰陵的差不多吧,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帮帮忙?”
邵军也感觉自己有些太拿大了,把这么多事儿交给自己女儿的同学,说出去太不好看:“产业园那边会有一些新增的岗位,主要是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新增岗位。再加上建筑和建材类‘五小’国营企业的干部数量比较多,对他们也不太了解,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相当于让数十个国营企业的负责人们集体下岗、再就业。建设局没有非常明确的方案,只是希望新增企业能够容纳他们。
“实在不行,干脆就别管了吧。这些人是彭城的,他们自己操心更好吧?”一向对江奕不满的周吉也同情他了。
江奕可以不去理睬,但是那就等于把问题留给了彭城,张书记的最大希望落空,估计改革方案也就无疾而终了。
一个区域的重大转型还真的不容易啊,江奕不由得想到了1998年的国事院机构改革方案,那次伟大的改革将人员编制总数精简一半。那次是自上而下地开启了华国经济结构的主动转型,为三年后入世、经济腾飞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如果让这些涉及的干部全部转岗,就是先停止一段时间的职务、但是保留职数,等到参加完培训、再竞争上岗,彭城能不能接受呢?”
江奕提前剧透了7年后的重大实践,把大家吓了一跳。
没有一个人同意,全部认为不具有可行性。职务暂停了,大家的眼里就只有风险了。
魏学敏第一个站出来了:“估计这些企业里面的人没有同意的。”
“没有人会同意自己革自己的命,如果是市委市政府呢?”
江奕很清楚:改革只能是自上而下,而且要获得最高层面的支持,否则死路一条。
魏教授摇了摇头:“动静太大,没有先例,估计市委市政府也很难下这个决心。”
邵军在国企待久了,他略微思考了一下说:“也可以先不动大家的职务,但是在保留职务的同时参加培训。也就是相当于停薪留职吧。后面有了新岗位,可以让大家竞争上岗。”
“大家愿意走出自己原来的地盘,去开拓新的领地吗?”动物都知道,如果不是在当地实在找不到吃的,是不会背井离乡的。
王素英提了一个意见:“是不是能新建一个市级的国营企业,把这些区县的企业管住?”
魏学敏子一个反对:“这个方法简单是简单了,可是问题还在那儿。”
的确,这是传统思路,只是这样的结果就是老的没精简、新的机构又出现了。苏联模式不就是这样导致最终臃肿不堪、最终崩溃了吗?
“那就我来找专家去请教一下吧,让他们出这个方案。反正我们只是负责拿方案的,要不要实施就看彭城市委市政府的最终决策了。”
江奕决定了,这块内容太超前、只能是自己来完成。至于彭城能不能接受,能不能走到三市的前面、开启新的改革创新,那就不是这边能够决定的了。
“江树平现在还在市场里,后面又带来了十几家。是不是把他们也安排进来?”王素英小声地说。
江家屯和邻村的十几个超生游击队都到了兰陵和彭城讨生活。由于彭城发动得晚,江树平两口子也没有很大起色。
“让他们到仓储中心吧,以后批发中心建立起来了会有很多机会。”
果然,张书记看到方案以后大吃一惊。这个方案牵涉面之广、改革之深,远超预期。更重要的是,现在各方面还没有准备好。
彭城的进击遇到拦路虎了。